第524章 至人,圣人,神人,三道合一(第2/6页)

在看到这面光海,斗姆神色微变,认出了此地是哪里。

封神榜的核心深处,也是此界母河,大道之根的源头,那位天地归一者最后意志的遗留之地!

她猛然抬头望去,却是面露惊疑,而后看向前方季惊秋的背影。

此地,除了他们两人外,再无一人!

那位天地归一者,真的在此地?

难道是不愿见他们?

季惊秋目光落在水面尽头,男人曾经落座的地方,如今只剩微小涟漪。

不知过了多久,季惊秋轻叹一声:

“道友走好。”

上一次相见,是那位邀请。

而这一次,则是季惊秋主动闯入此间。

上次相见,男人连问了他好几个问题,多少有些不公平,所以这一次季惊秋也有问题。

只是这位道友似乎看透了季惊秋的心思,提前“退场”,将此间让给了他,就像承认了他的“胜利”。

季惊秋似自言自语,又似在询问无形中的某人:

“道友觉得,对于世间万灵而言,真正的自由是为何物?”

凡灵认为修行者更为自由,底层修行者向往更高境界的前辈,而大道之上,永远有更高者。

由此可见,尘世间不同层次的生灵,眼中的自由都不太一样。

但在之下,一定有一条“底线”,是所有自由的基础,也是天地万灵所获得的第一份自由。

而在赫师眼中,这条底线是“活着”。

赫师认为芸芸众生自始至终都只关心一件事——

今天能活下去吗?

明天能活下去吗?

后天能活下去吗?

这天地间,有没有人为他们指出一条活路?

而在某种意义上,作为赫师七人前世的幽主,大概也是如此认为的,所以才会在最后致力于为世间开创轮回之道,好让天下有灵众生,除了今生外,皆有来世。

那么自己眼中的自在又是何物?

他又该如何回应此界芸芸众生的祈愿?

所谓的有感必应,有求必回,难道是无休止的帮扶?

季惊秋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然后得到了答案。

赫师他们所求的,是名为“活着”的底线,无论是生还是死,只要依旧存在于世,这便是万灵所获得的第一份“自由”。

可活着,真的自由吗?

佛家说娑婆世界,是为“堪忍”,既指众生需忍受烦恼苦难的五浊世间。

我们所有人所在的世道,其实有着诸般不足,所以万灵才会面临八苦,所以世如火宅,幽海才会跌落为苦海。

但对于这天地间绝大多数的生灵而言,其实并不是吃不得苦,吃苦不怕,怕的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吃苦,又是否是白白吃苦?

用最朴素的话语来说,人生要有奔头,每一份吃苦,若都能使自己的人生朝上,苦依旧是苦,却不再只是苦,而是阶梯,通往更高处的阶梯。

世间万灵皆有所求,皆能看到前方之路,并为之前进,人心世道,焉能跌落?

这便是季惊秋心中,排列在活着之后的“大自在”。

前世今生来世,都能活的无疑问,最终指向无所执的终极目标——佛。

而在之中,所谓的神佛,扮演的角色将是冷漠的,也是热情的,祂不会轻易给予众生安平的许诺,只是静静陪伴着万灵,注视着万灵走过人生的不平处,在万灵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神启,告诉万灵希望就在前方,只要走下去。

而在万灵做好独自登临向更高处的准备前,神佛会替世人担起苦海之重。

这一刻,季惊秋此生走来的所有道路,万般感悟,皆化作了此中意。

他就地而坐,掌心托举一盏青灯。

天地众生,界海万灵,皆看到了前方突兀地亮起一盏古老沧桑的青色琉璃灯盏。

它的灯火清幽明亮,照亮了苦海深处,为众生点亮一条直通彼岸的超脱之路。

一切有灵众生,心生感应,心中有什么东西在徐徐淌过,就像是到处都在燃起……香火!

哪怕是未曾接受过心灯种子也无所谓,自有投影落下,由一灯传至诸灯,一盏盏心灯亮起,宛如升起万道霞光,万灯皆明,照亮万古诸天!

季惊秋望着这一幕,无穷灯火倒映入他的眼中。

他希望有一天,众生心中燃起的香火,不再是祈求神灵,而是怀揣着对自己的希望。

这会是一条很漫长的路。

但无所谓,因为他已然是不朽者,他有足够的时间来等待和守护此世走向他期待的道路。

……

……

内宇宙中,仅存的吾周猛然回头。

自从海拉主动跃入苦海,斩月剑光以身献祭,斩出了真正的超脱之剑。

除了那株似乎从来都静默无声,却存在至今的菩提树外,此地就只剩下了吾周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