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9章 光荣,展望未来的人(第2/3页)

试验区主任马昱山早已在控制楼前的大广场上等候。

看到李仁平从中巴车上下来,他立刻迎上前去,声音洪亮地汇报道:“报告李总,920-3号试车台所有检测、标定工作已提前15天完成,系统状态达标,完全满足YF-177发动机长程热试车条件,随时可以开始测试!”

语气中难掩自豪——

尽管施工计划历经多次更改,但他们仍然排除万难,比经过修改之后的交付时间还提前了半个月完成任务。

李仁平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点了点头:“老马,干得漂亮!”

随即回头对身后跟随的技术团队下令:

“车队按计划停放,开始卸车转运!”

命令下达,现场人员立刻行动起来。

一辆自带重型吊臂的专用平板拖车迅速驶到车队后方一辆特制厢式卡车的尾部。穿着工装的工程师指挥着吊臂展开、定位。

卡车后门打开,露出了货箱中被多层固定支架牢牢束缚的YF-177火箭发动机。

复杂精密的喷注器、燃烧室和巨大的喷管,即使在昏暗的车厢内也透露出强悍的力量感。

李仁平的目光扫过忙碌的现场,随即落在身边的马昱山身上。

他敏锐地注意到对方脸上带着一丝犹豫,似乎有话想说。

“老马,怎么了?”李仁平直接问道,“有什么问题?”

马昱山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接着压低声音说:

“李总,我昨天仔细看过了这次任务的测试大纲和流程文件,但我发现……相比以往任何一型新发动机的研发流程,这次的部件级测试项目……简化得好像不是一星半点。”

“尤其是燃烧稳定性验证、涡轮泵超转超温这类高风险的极限测试,轮次和边界条件都做了大幅缩减。这……会不会太冒险了?毕竟这是长征九号的心脏,一点闪失都……”

虽然冬天的秦岭寒风阵阵,但说到此处,他还是冒出了些虚汗。

显然,如此直接地对顶头上司提出质疑,还是会有一些心理压力。

李仁平听完,脸上却并表现出任何意外或是不满,反而是一副早有预料的样子。

他抬手示意马昱山稍等,然后回头叫来自己的助手:

“小陈,把我公文包里的那份文件拿出来。”

助手立刻从随身携带的黑色公文包中取出一个牛皮纸文件袋。

“这可不是我老李急功近利,而是向上级请示,并获得了批准的。”李仁平一边半开玩笑地回答,一边把档案袋转交给马昱山,“你看看这个就知道了。”

马昱山接过文件袋,迅速拆开,抽出里面的红头文件,随后快速扫过标题和内容。

果然如李仁平所说,本次经过简化的测试流程属于上级特批。

而且在文件末尾,还有几个极具分量的签名。

其中工建委主任栾文杰的名字,甚至只能位列倒数第二个。

“我艹……”惊讶之下,马昱山甚至爆了个粗口,“还真是特批……”

“实际上,这次YF-177和YF-90两型发动机,从设计源头就采用了全新的理论和方法。”

李仁平更加具体地解释道,不过还是没把N-S方程通解的事情说出来。

一方面是马昱山此时尚不在A类知情人员的名单当中。

另一方面,也确实是解释不太明白。

“总之,它的数字样机置信度、仿真精度和设计优化程度,都达到了我们过去无法想象的高度……简单说,基于这套方法设计出来的发动机,其理论可靠性和性能预测的准确性,远超过我们过去依赖大量实物试错和保守裕度设计的任何一型发动机。”

“另外,后续我们还会根据试车结果和首飞表现,重新评估,甚至有可能修订整个航天系统的发动机测试验收标准……”

马昱山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薄薄的三页纸,心中的震撼无以复加。

他抬头看向不远处,吊臂已经稳稳地将YF-177发动机从卡车上吊起,并放置在后面的专用运输托架上。

吊装工作恰好完成。

见状,李仁平拍了拍马昱山的肩膀:“文昌那边长征五号C马上就要发射了,XS-1空间反应堆很快就会定位在L4点的轨道上面。”

“至于后面的其他功能模块能否按时到位,可就看咱们这边会不会掉链子了……”

出去培训,晚点更新

钟凌羽到了武极社之后那些学员们呼啦一下都围了上来,七嘴八舌的问钟凌羽到底怎么了,他们还以为他不来上课了呢。钟凌羽让他们放心,他只是处理了一些私事,耽搁了一些时间罢了。

“你既然突破了,就应该好好巩固一下根基,若是根基不稳就和别人大战,最容易走火入魔了,看在萧齐长老的面子上所以还是他日再战吧。”萧怀仁大声说道,让在场的人都知道了萧辉是刚刚突破的,不适合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