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2章 通过海峡!(第3/5页)
那也太丢人了。
于是只能在技术上死抠细节,表现出一副“我是为了国际水道万无一失才这么严谨”的姿态。
所以,对于这些纯技术要求,华夏直接照单全收。
反正费不了多大事。
但技术以外的部分,就完全不一样了。
第一条,那肯定是毫无疑问地被完全放弃。
当然我们作为五大善人,也不是说完全不讲道理。
华夏承诺,如果通航过程中对海峡和岸上设施造成任何损伤,都将从一份巨额专项保险中支付相应的赔偿金。
只不过,担保方从土耳其银行换成了华夏国内的保险公司。
还顺便成为了未来很多年中华夏保险业的单笔最大业务。
第二和第三条,则更换了一种说法。
也就是参照之前和欧盟达成过的协定,双方参照WTO成员国的待遇向对方开放市场和投资。
对于旅游业,乙匡尧同志花费了很多口舌,才让安卡拉方面接受了土耳其在华夏国内其实声名不显的现实。
而为了改善这一情况,他出于善意地建议,可以考虑开放两国之间的免签或者落地签政策……
而第四条,因为涉及一个北约国家的防务问题,确实有些敏感,因此最终被换成了一个完全务虚的说法。
“双方将致力于增强两军战略互信,提高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能力,在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原则指导下,逐步深化军事交流程度……”
总之,这场雷声大雨点小的“黑海-地中海危机”,就在让一众国家的目瞪口呆之中飞速结束了。
虽然某些域外大国再次强调了一艘无动力船只通过海峡可能造成的“风险”和“威胁”,但在没有提前准备的情况下,显然也做不了什么。
……
三天后,在博斯普鲁斯大桥两端上万名围观群众的见证之下,周围簇拥着十几艘辅助船只的瓦良格号,缓缓通过海峡的最狭窄处,顺利进入地中海。
甚至连桥上的车辆通行都没有受到影响。
正午12点整,为首的尼古拉·奇克尔号鸣响汽笛,向博斯普鲁斯海峡、向黑海、向尼古拉耶夫造船厂致敬。
这艘跨越了两个时代的巨舰,终于在下水之后11个年头,第一次挣脱地理上的束缚,走向茫茫大洋。
而在本次航行的终点,它将会继承起自己在建造之初的使命,成为另一支红色海军的标志性力量……
813章被审了,正在处理
京城航空航天大学的一间教室里,常浩南正坐在一张椅子上,有些茫然地看着面前铺开的一摞飞机设计图,以及穿着打扮很有年代感、正一脸关切地看着自己的两男一女三个学生模样的人。
“我不是正在29基地里面测试马上就要投入使用的JF-22超高速风洞么?”常浩南心里暗暗想到:“这又是哪?”
四周的墙壁稍显破旧,最下面靠近地面一米左右的高度被刷成绿色,尤其是经常被太阳晒到的位置已经起了一些墙皮。
头顶两个巨大的吊扇嗡嗡地转着,没见到有空调的踪影。
旁边的黑板竟然还是那种黑色的水泥板,而不是常见的环氧树脂和高分子合金压制成的绿色板,因为长期的使用和磨损已经有些发白,甚至坐在常浩南现在的位置都看不清边上写着的内容。
他十分确定,29基地里面并没有这样一个地方。
常浩南的视线很快聚焦到黑板前面的那张木质讲桌上,讲桌前面挂着一個校徽,那是他再熟悉不过的图案。
京城航空航天大学,自己的母校。
他抬起手掐了一下自己的右脸,然后确定这并不是在做梦。
“浩南,浩南?”其中一个一头自来卷、身材微胖的男生探过身子,轻轻拍了拍常浩南的肩膀。
“没事吧?你这脸色怎么突然白的跟什么似的,而且从刚才开始都愣了有五六分钟了,要是你也觉得太难就说出来,兄弟们不会笑你的。”
常浩南转过头看向对方,又用了几秒钟时间才从遥远的回忆中找出了这张面孔。
“老吴?”常浩南试探着问道:“你怎么……”
刚刚说话这个人是他上大学时候的室友,叫吴懿范,二人之间志向不同但关系很好,后者毕业之后闯荡商界并获得了不菲的身家。
只是……
出现在常浩南面前的是吴懿范年轻时候的形象,那个时候他的头发还十分浓密,眼角也没有后来因为被竞争对手报复而砍出来的一道伤疤。
“喂,浩南,就算真觉得难也不用装作不认识老吴啊,咱们就算设计不出一架超音速战斗机,去设计一个滑翔机还是没问题的,不丢人啊。”另一个瘦高个男生露出有些无奈的微笑:“而且我觉得你应该歇一歇,这几天没少熬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