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歼11涡扇验证机(第2/4页)

像现在这种“国产发动机推力太大以至于飞机容易偏航”的情况,虽然也属于技术问题,但绝对能让众人做梦都笑醒。

“需要我帮忙么?”

常浩南拍了拍手上刚刚沾到的些许机油,回到另外几人的站位附近,同时开口问道。

何明摆摆手:

“这倒不用,之前准备开发歼11WS的时候,我们就跟601所那边一起,特地在歼8IIACT上面换了一台涡喷14,把核心控制算法测试过一遍,基本上已经理顺了。”

“这次主要是歼11的两个发动机之间距离比较远,所以推力不平衡的情况下偏航问题会比歼8IIACT更严重一些,稍微修正一下参数就好。”

如今经过八三工程和十一号工程连续两个项目的磨砺之后,华夏国内的航空技术研发能力已经明显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这自然是个好现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把常浩南从一些琐碎项目中解放出来。

就比如歼11WS。

这架飞机严格来说并非涡扇10项目的一部分,但对于涡扇10来说又不可缺少。

如果也和发动机本身一样需要他亲自负责完成,那整个项目恐怕至少要比现在延宕一年左右。

如今对方表示能靠自己完成,常浩南自然也不会强行要求横插一脚,而是干脆直接换了个话题:

“对了,我之前听师姐说,盛飞这边今年新从曙光集团采购了两台新的超算?”

两个问题之间巨大的跳跃性让何明一愣,紧接着点点头:

“对,一台去年下半年才开发出来的曙光2000-1,性能大概能赶上93-94年的国际水平,还有一台是曙光2000T,就是曙光集团跟您的火炬集团那边联合开发的型号,说是从硬件上专门优化了TORCH Multiphysics的计算效率。”

“曙光2000T都已经能买到了?”

常浩南去年年初一人领三个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时候,跟科学院计算所所长兼曙光集团董事长李杰院士聊过“捆绑销售”的构想。

不过这个思路的难点其实主要在硬件上,需要火炬集团做的事情不算多,只要把专业提升版的功能再剥离出来一部分增加到专业版上,给曙光2000T做个面向全球用户公开发行的定制授权版本即可。

所以之后他就委托给下面的技术人员去干了,百忙之中也基本没怎么再关注过。

结果现在才过了短短一年,曙光集团那边竟然连机器都拿出来了,效率属实有点离谱……

“还没正式发售,算是公开测试阶段吧,曙光集团那边承诺后续如果有问题的话,会负责售后维护,所以我们就提前买了。”

何明简单解释了这台机器的来历,接着话锋一转:

“常总现在需要用超算?”

“对。”

常浩南自然没必要跟这边客气,干脆利落地回答道:

“之前答应别人帮着研究几个算法的适用性,得拿超算跑一跑。”

“可以倒是可以。”

何明当然也不可能拒绝,但在同意之后,却又稍作迟疑:

“不过我们大概只需要两三天功夫就能把新飞控给整合进去,您这边的研究……”

常浩南摆摆手:

“两三天足够了,那几个算法都是从我的成果里衍生出来的,没什么难度……”

何明一时语塞。

“那……总之机房管理都认识您,所以直接去登记一下就成。”

今天晚点更

京城航空航天大学的一间教室里,常浩南正坐在一张椅子上,有些茫然地看着面前铺开的一摞飞机设计图,以及穿着打扮很有年代感、正一脸关切地看着自己的两男一女三个学生模样的人。

“我不是正在29基地里面测试马上就要投入使用的JF-22超高速风洞么?”常浩南心里暗暗想到:“这又是哪?”

四周的墙壁稍显破旧,最下面靠近地面一米左右的高度被刷成绿色,尤其是经常被太阳晒到的位置已经起了一些墙皮。

头顶两个巨大的吊扇嗡嗡地转着,没见到有空调的踪影。

旁边的黑板竟然还是那种黑色的水泥板,而不是常见的环氧树脂和高分子合金压制成的绿色板,因为长期的使用和磨损已经有些发白,甚至坐在常浩南现在的位置都看不清边上写着的内容。

他十分确定,29基地里面并没有这样一个地方。

常浩南的视线很快聚焦到黑板前面的那张木质讲桌上,讲桌前面挂着一個校徽,那是他再熟悉不过的图案。

京城航空航天大学,自己的母校。

他抬起手掐了一下自己的右脸,然后确定这并不是在做梦。

“浩南,浩南?”其中一个一头自来卷、身材微胖的男生探过身子,轻轻拍了拍常浩南的肩膀。

“没事吧?你这脸色怎么突然白的跟什么似的,而且从刚才开始都愣了有五六分钟了,要是你也觉得太难就说出来,兄弟们不会笑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