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天子(第3/4页)

周老叹等人听罢,无不露出向往之色。

他们盯着已然闭阖的虚空,久久无言

大兴宫中乱局已定,不断有人退走。

单雄信带人收拾后事,在周奕的安排下,将杨虚彦的尸体与董淑妮埋在了一起。

李世民在与周奕浅聊几句后,把李渊等人的尸首带走。

很快,随着渭水一战与大兴宫中消息散播出去,人们的心情悄然发生了变化。

翌日。

长安城内发生了两件事。

第一是河北的夏王窦建德与翟让卸去甲胄,一道来长安拜会新君。

第二是躲起来的香家核心成员全部被抓。

包括香玉山的老爹香贵,还有他的叔父,表兄弟等人,连同化名为杨文干的香文干一起被押到城门处斩首。

这一抓,还救下了数十名被他们从各地强抢来的可怜女人。

巴陵帮的罪恶,到此刻才算除尽。

周奕在长安一连待了二十多天。

他倒是想安歇,却察觉到手下那帮人急切的心思。

陈老谋、虚行之已暗示好多回。

杨虚彦命丧大兴宫第二十六日。

长安之南,在一条返回秦岭的道路上,师妃暄向师父告别,随即上了一艘挂着龙旗的大舰。

梵清惠远远瞧见,上船之后的师妃暄很快就与那人聚在一起。

他们说话时,圣女展露的笑容,是梵清惠从未见过的模样。

不多时,大船顺流而下,越来越远。

直至那高挑着的大唐周旗也瞧不见了。

她轻轻叹了口气。

这时,一道脚步声从身后接近。

以梵清惠的功力也没能察觉此人靠近,若非他故意露出脚步声,只怕要近丈许才能听到异响。

回眸一看,是着青袍的俊伟中年人。

自战神殿现世之后,她首次见到宋缺。

渭水大战、大兴宫之战,都没有天刀的身影,他一直在闭关。

上下打量一番后,梵清惠清秀真诚一笑:“恭喜宋兄,此次又进一步,有望登临武道极致。”

宋缺笑了一声:“还有相当一段距离。机会纵然渺茫,宋某却可以一试。”

当今天下,在一众武学大宗师之中。

天刀不仅攻杀最强,也最为年轻。

长安之行,几乎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如今看清前路,更有大把时光,这等造化,着实让人羡慕。

譬如宁道奇之流,现有的条件,也比不上宋缺。

“能有一试的机会,已是走在了无数人的前面。”

宋缺悠悠看向大船远去的方向:“宋某只是赶上了一个有人在前方引路的好年岁。”

他不再多提,忽然笑问:

“清惠是发自内心让师圣女走的吗?”

梵清惠没有谈什么武林圣地的立场,亦没有谈自己的想法,只道:“我问过妃暄,她心中有了割舍不掉的人,愿追寻本心而去。做师父的,除了祝福她之外,也做不了别的事。”

“不错,”宋缺连连点头,“清惠已胜过上一代慈航斋主。”

梵清惠沉吟一声,望着宋缺道:

“或许我这么多年来对剑典的修习,都是错的。”

宋缺明白剑典修的是什么。

他稍显异色,看着梵清惠的脸,很快平静下来:“错了便去改,不瞒你说,我在山城充当井底之蛙时,也错的离谱。”

话罢,不等梵清惠接话。

宋缺略一拱手:“宋某要南行了,他日再会。”

“慢走。”

梵清惠说完,天刀毫不犹豫地转过身。

这一刻,冰冷无情的天刀,那挺拔的身形,更让梵清惠想到曾经夕阳下的日子。

回忆从前,就像在深潭里试图打捞那轮注定破碎的水中月影。

梵清惠眼中,宋缺,像是真正的无缺了.

……

……

盛夏的洛阳,天宇湛蓝,烈日如炬。

空气中热浪翻滚,蝉鸣嘶哑而密集,仿佛在为天下大势的改变而鸣奏。

这一天,东都与往日很不相同。

通往皇城的天街已被净水泼洒。

则天门上新悬的“大唐”匾额在日光下熠熠生辉,门楼两侧矗立着重新披挂的阙楼,甲士如林,旗帜如云。

御道两侧,每隔五步便有一名禁军持戟而立。

他们身着明光铠,人人身姿如松,目光锐利。

皇城内的庄严与城内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

朝廷早已下诏,今日与民同贺。

各里坊门口由坊正组织,摆出了酒水吃食。

许多百姓换上了自己最好的衣服,脸上洋溢着喜悦,小孩子们在街道上奔跑嬉戏。

酒肆茶楼的生意格外好,人们聚在一起,交头接耳,谈论着新君,讨论着“开源”,以及对未来天下太平的期盼。

热闹的人群中,也有沉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