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秋声亦染故人事(第2/6页)

“丹阳守将陈陵想凭江而守,可惜兵力悬殊,李靖与徐世绩两位将军分路而击,陈陵大败,后来他带着残部逃入城内,丹阳里边的清江派、阳明帮等大江联势力直接打开城门。”

“陈陵见大势已去便直接投降,所以没对城内造成冲击。”

听到这里,周奕瞧见南边有一片荷塘,正值夏末,塘中翠盖亭亭,间有残红数点,白鹭独立其上。

荷塘边有步伐匆匆的人,但也有人悠闲走动。

若是在城内血战,就难见到这番景象。

还未走到大营,又有大队人马跑步迎来。

李靖和徐世绩本在整军,闻到风声后立刻放下手中的活,除他们两人之外,还带来另外一名精壮汉子。

“主公。”

李靖与徐世绩一齐拜见。

“大都督。”那精壮汉子也躬身问候。

周奕上前扶起李徐二人,虚行之在一旁介绍起那汉子:“这位便是信安侯陈陵将军。”

这陈陵本是杨广授的骠骑将军,在辽东、东莱、杨玄感谋反等大战都有参与,算是能征惯战的。

“陈将军,你看不出兵力悬殊吗,怎敢出城而战?”

陈陵叹了口气:“江都大军正在海陵清剿李子通残余,几位将军此时来攻,江都无力援手,我孤军守城,又得不到城内支持,不如放手一战。”

“能胜更好,若是败了,我算尽过职责,也按照张大将军的要求,没有影响一地百姓。”

作为一方守城大将,被人闪电般击败,多少有些抑郁。

周奕的目光扫过李靖、徐世绩,虚行之,心道你输得不冤。

别说兵力悬殊,就是把江都的兵都给你,这丹阳你也守不住。

“陈将军有什么打算?”

陈陵一听这话,立时拜道:“败军之将,哪敢提什么打算。若大都督看得上,陈某愿为一小卒。”

周奕满意一笑,将他扶了起来。

周奕心中有数,虚行之他们能将陈陵带来,说明此人可信可用。

于是,一道朝大营方向去了。

陈陵倒是有些诧异。

时不时朝前方的白衣人瞧。

这位新任的主公,与自己想象中很不一样。

入到帅帐,周奕听几人详说江南局势。

林士弘、萧铣、沈法兴三人组成抗周联盟,他们占据长江以南大片领土,联手之下有四十万兵将。

接着便是江都隋宫。

有着十多万守军拱守的宏伟之墙是难以跨越的,并且,江都城中的守军全是精锐,从海陵一战中就能看出,李子通的部众完全不是对手。

江都城内有众多擅战将领,乃是扎根在长江之北的硬骨头。

啃不下来,还要随时防范。

再往南一点,便是岭南宋阀。他们韬光养晦实力不可小觑,且还有一柄天刀。

主动往天刀头上撞,那可真是找死。

此时在江淮之间,除了江都、海陵,其余全是周奕的地盘,接着就是抗周联盟、宋阀,以及张须陀、尤宏达镇守的江都城。

小股势力在短时间内要么被灭,要么投降并入,格局已非常清晰。

周奕默默听着,他们将更细节的部署讲到了丹阳郡。

这是首次打入长江以南的郡城。

和沈法兴、林士弘,萧铣正面对上。

听他们讲完攻打抗周联盟的策略后,周奕这才开口:

“我写一封信,你们派人送去岭南,看看宋阀主怎么回复。”

虚行之眼睛一亮:“主公有把握说服宋缺吗?”

周奕心中是有不少把握的,一来他与宋缺有渊源,二来宋缺支持汉人,再加上还有独尊堡那边的关系。

他心中思忖,保守道:“我与宋阀主可以聊到一起去,也许他有出兵帮忙的可能。”

徐世绩忙道:“若宋阀主出兵,我们南北夹击,萧铣等人首尾难顾,联盟顷刻崩解。他们各自为战,实力大打折扣。”

周奕点了点头,又道:“江都那边,我也可以去书一封。”

之前还在讲述江都城情况的陈陵先吃一惊,又叹道:

“主公须知,张须陀大将军早有死志,会守江都隋宫至最后一刻,他绝不会投降。”

周奕在江都这边,反倒更有把握:

“张大将军忠心,对我们拿下江都城,不见得是坏事。”

陈陵听罢,心生震撼。

却无论如何也想不通。

张须陀既然忠心,怎会投降?

虚行之道:“如此一来,我们可以暂缓战事节奏。”

李靖也接上话,颇有底气:

“此刻发战事,我们在丹阳这边牵制,吸引林士弘兵力。再从蕲春历阳攻打九江,萧铣、沈法兴与林士弘只是联盟,没有合兵,行军布阵远不及我们迅速,只要部署得当,几面调动,瓦解他们也是迟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