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第2/3页)
通俗来说,就是作者用出色的文笔和故事成功操纵了读者的思想和情绪,让他们不知不觉和书中的主人公共情了!
这是多么可怕的文字驾驭能力!作者简直可以称得上一句文学大师了。
作者绝不可能是一个之前籍籍无名的新人作家,在他看来,布卡这个新名字只是某个顶尖作家为了掩护真实身份的小把戏罢了。
但是必须强调一点,不论作者是谁,这都只是一本书。
就算流传于诸国之间,就算引来大批读者对黑奴的同情,就算引发一场讨论奴隶制废存的新时尚……又如何?
读者廉价而浅薄的同情不足以支撑他们经受铁与火的考验。
帝国发展也离不开自殖民地的原材料。
说白了,土著人和黑奴远在天边,而自新大陆开采出来的矿石、廉价蔗糖和棉花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活物资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但是不知道为何,旅行作家的心中拥有一种不安如夏日蚊蝇挥之不去。
也许是因为《救赎日》给他带来的一种似有似无的熟悉感,他总觉得他应该在哪里看过类似的作品。
几天后,仆人告诉了他一个最近发生的笑话:某位爵士府上解放的奴隶又回来了,他们强烈要求继续服侍自己的主人。
旅行作家松了口气,彻底放下心中的莫名其妙的不安,笑道:“傻瓜都知道,没有主人喂食,家禽只会饿死。”
再后来,《救赎日》被当局彻底封禁了,绅士们转而开始谈论即将到来的新年旅行,淑女们则是炫耀新买的华服首饰。曾经在社交场合风靡一时的奴隶解放的话题也迅速沉寂下去。
很多曾经被主人解放的奴隶陆陆续续回家了。
生活就这样重归平静。
直到,一天早上,晨报上刊登了一个爆炸般的新闻撕开了“无事发生”的伪装:‘昨夜凌晨时分,福克斯勋爵在郊外的农庄突发大火,四五十个黑奴借机外逃,无影无踪,警方已经在全城展开搜捕……
福克斯勋爵因为不在庄园而逃过一劫,留守庄园的长子受到了一些轻伤……’
旅行作家握着报纸的手不住颤抖,在勃然大怒之前,脑海中却突然电光火石般想起一个人,所有的莫名不安立刻便豁然开朗。
兰斯·卡文迪什。
他的《杰克复仇记》至今还是让各国权贵闻之色变的禁书。
怪不得他总觉得《救赎日》给他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如果真是那样,那他之前的想法要推翻了!
普通作家的书哪怕再畅销也只是一堆无害的纸,而兰斯·卡文迪什的书却拥有能化纸为刀剑的可怕魔力!
他的思想本身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最可怕、最暴力的武器!
恍惚间,旅行作家心头划过一丝明悟:《救赎日》造成的动乱恐怕才刚刚开始!这场奴隶叛逃事件既不是开始,也不会是结束。
是啊,于情于理权贵们都不可能废除奴隶制,哪怕偶尔有几个主人发善心放了奴隶,一无所有的奴隶们为了活下去还是会回到主人身边。
所以奴隶解放运动不会是自上而下的心血来潮,而是一场自下而上的暴力运动。
大时代的革命浪潮滚滚而来,没有人能独善其身,且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一枚小小的火星就能点燃时代的炸药桶。
福克斯庄园的奴隶叛逃事件,就是这枚火星吗?
……
1038年年底,福克斯农庄奴隶集体叛逃事件震惊了全世界。
后世的历史学家不约而同把这件事视之旧大陆奴隶解放运动的重要转折点。
从这以后,越来越多的奴隶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权利和权力从来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自己争取来的。
各国的奴隶解放武装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并在未来陆陆续续走向了联合行动。
只是站在目前这个时间点,时人还尚无法预测到结局。
统治阶级采取了最严厉的措施来打击奴隶的“恐怖行动”。
于是一场针对有色人种的血腥镇压拉开了帷幕。
仅一个星期,莱特帝国的国会就处死了超过一千名的奴隶,他们被指控为福克斯庄园叛逃奴隶的同谋。
而在新大陆,为了镇压越来越剧烈的奴隶反抗运动,在一次暴力对抗事件中,殖民地zf利用当地一些敌对部落的矛盾借刀杀人,由此导致了五万土著人和黑奴死去。据说当地空气里的尸臭一个多月都没散,某一处屠杀点——郊外的几十亩农田土壤都染成了血色。
他们的头颅至今还被挂在许多庄园外的树上,用来警告其他不安分的奴隶。
这起丧心病狂的屠杀案件悄无声息的开始和结束。诸国的主流媒体们连篇累牍的报道福克斯爵士儿子额头的伤口,却对新大陆五万奴隶的惨死视而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