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起步(第2/4页)

“月娥姐跟长安、文慧都认识,我就不介绍了。”严雪拿出个本子,给郭长安、周文慧做了简单的介绍。

“是要做会议记录吗?”郎月娥看到本子问了句,“要不我来记吧。”

她听严雪说过,郭长安一直在严雪这里帮忙,周文慧账也算得不错,这里只有她是完全没有参与过的。

而且她是郎书记的女儿,身份敏感,能不发言最好还是不要随便发言。

严雪也知道她要做会议记录的意思,将本子和笔递过去,“那咱们先明确一下各自的职责吧,毕竟咱们人手有限。”

她直接转向了郭长安,“我和月娥姐、文慧之前都是临时工,这里面只有你有正式工作,我想问问你的意见,是依旧和以前一样,还是……”

郭长安没有回答,而是先问了严雪一句:“你是没办法自己种了只能把东西拿出来,还是真想好好做?”

这算是问到点子上了,严雪也就正了神色,“其实我之前就没觉得我能一直种下去。”

只是什么时候往外拿,能不能往外拿,还得看上面坐着的是什么领导,不然真就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所以上面既然让我来做这个负责人,我当然要竭尽所能,把咱们的木耳栽培做大做强。”

那郭长安还有什么可说的,本来他在林场就可有可无,“我转过来,跟着你干。”

“那你还是干以前的活,主要负责菌种培养和栽培过程中的观察记录。”

郭长安心细,脑子又活,严雪一直在把他往技术员的方向带。

见郭长安点头,严雪又看向郎月娥,“月娥姐做出纳,再帮我管管人事,可以吗?”

意思是把林场那笔拨款交到郎月娥手上,郎月娥犹豫了下,还是点点头,“行。”

这年代单位支出都很谨慎,必须通过一把手、会计和出纳三方的同意,钱才能支出来。林场没再派个会计或者出纳过来辖制严雪已经很不错了,在场这四个人里,也只有郎月娥最适合管这笔钱。

这下只剩下周文慧,弄得周文慧有些局促,“我就算了吧,记账的活也不多,我没事儿的时候过来给你们帮帮忙就行了。”

显然是不打算要工资的意思,毕竟她肚子不方便,再过两个月还要生了,本来就是打算来给严雪帮忙的。

“还是得有专人负责。”严雪说,“你要是生孩子,可以按正常单位休四十天产假。”

见周文慧犹豫,又补充:“不过咱们现在缺人手,估计记分员也得你来干,你要嫌麻烦,可以再回去考虑考虑。”

知道自己不是干拿钱,周文慧就放心多了,但还是表示自己得回家商量商量,再给严雪准信。

分工定完了,接下来就是招人。

严雪看了眼在场其余三人,“招人的话,我准备分长期和短期两种工。”

长期工就是和他们几个一样,只在试点干,按照上面说的自负盈亏,每年卖了木耳分钱。

短期工则和家属队的季节工一样,按天给钱,来去自然也很自由。

主要试点这边不是一直都有活,最忙的时候是几次菌种栽培的初期、菌种接种和木耳的采收晾晒。

他们要全招长期的,一来有些浪费,二来林场的人也未必愿意把宝押在他们这。

毕竟是新东西,之前别人也没种过,谁知道到底能赚多少,万一今年木耳不丰收呢?

干临时工至少按天算钱,试点盈不盈利都得给开工资,还能家属队和试点两头赚。

正好那边清林结束,严雪这边刚好开始接种菌种,等家属队没什么活了,这边还能一直干到九、十月份。

果然招聘启事一贴出去,没多久就有人来问了,全是来问临时工的。

严雪怕有些职工家属不识字,还请了林场的广播员广播,用人条件、薪资待遇说得一清二楚。

很快严雪和郎月娥这就登记了十几个来报名的,全是短期工,一个长期工都没有。

忙完刚喝口水,外面又有人进来,严雪头也没抬,“是来应聘的吗?在这屋。”

问完一抬眼,才发现门外这男人身形颀长五官英俊,一双桃花眼尤其漂亮,关键是长得眼熟。

眼熟的人大概也没想到她会这么问,在门口停了停,竟然说了声:“是。”

郎月娥一见,干脆笑着站起身,“这都快到饭点儿了,我就先回去了。”

严雪也没留人,“明天还有一批工具要买,得从你那支钱。”

等郎月娥走了,她才重新看回男人,故意清了清嗓子,“来应聘哪个岗位的?长期工还是短期工?”

祁放也配合,竟然垂着桃花眼认真想了想,问:“有终身的吗?”

“那可就难了。”严雪露出苦恼,“这个世界上一辈子不变的只有血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