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大佬的金丝雀(第2/5页)

这就有了盛悠然回家的那一幕。

“听这媒婆的话,冯家是要强取豪夺了。”杨然沉着一张脸。

这些在内地战败的军阀,如丧家之犬一样,想尽一切办法的逃到了港城这种还没回归的地方。

然后摇身一变,从落魄潦倒的军阀,变成了港城的恶势力,黑白两道勾结的伥鬼。

盛易安听了这话,也冷着一张脸。

“闺女你别怕,咱们也不是没办法对付冯家。”盛易安怕盛悠然害怕,还轻声细语的安慰着盛悠然。

虽然要对付冯家,可能过程会比较曲折,但是盛易安和杨然真要豁出去,也不是不行。

闺女在内地,已经死过一回了。他们不能再让闺女受伤,哪怕豁出这条老命去。

但是盛悠然不想和冯家斗个两败俱伤,如果对付冯家的代价是她的父母,那她会很心疼和难过的。

“爸妈,我不怕。”盛悠然摇了摇头:“早在冯家利用龙虎堂的楠哥,对我下手的时候,我早就猜到会有今天。”

但是盛悠然也没想到,冯家对付她的方法,竟然是带着礼物上门求娶她。

但这也证明了,冯家不想和她从明面上撕破脸。

那这件事就有转圜的余地。

但是嫁给冯家,那是永远都不可能的。

拒绝了冯家派来的媒婆后,盛悠然就一直在思考冯家那个从内地来的大少爷。

通过王一君在内地调查出来的信息,盛悠然可以肯定,冯家大少爷就是她认识的冯启英。

而且据王一君的可靠消息,当初在内地北平的时候,有一段时间盛悠然和冯启英来往是比较密切和频繁的。

当时冯启英和盛悠然差不多大,因为母亲病重需要花钱,所以冯启英为了贴补家用,就在放学后去王府井的教堂,帮忙照顾一些孤儿。

那时候战火纷飞,很多人都拖家带口的逃往南方。只是经过一夜的时间,大街小巷上就多了十几名饿死的或者是冻死的孩子。

一些幸运没有死在大街上的弃婴,则装在装满稻草的篮子里,被放在了自行车后座,送往了王府井教堂的育婴堂内。

只是育婴堂的物资也有限,一些侥幸活下来的弃婴们,也只能喝稀释过的牛奶或者豆浆充饥。

当时盛悠然知道育婴堂的情况,就加入了志愿者,和冯启英一起去照顾那些婴儿。

育婴堂里的人生病了,都可以免费去盛家的医院里治病。

可惜当时物物资紧缺,盛家准备的很多药材和消炎药,都秘密送往了前线战场上。

所以盛家的医院,在后来也开始缺医少药。就连一些比较简单的病症,想要医治都拿不出配套的药材来。病重的人,更是只能硬扛!

当王一君在电话里,把这些事情告诉了盛悠然的时候,盛悠然都很诧异,自己以前竟然是以这样的方式和冯启英认识的。

“那你知道为什么冯万里离开内地,会留下冯启英母子吗?”盛悠然当时问道。

冯万里当初虽然是战败的军阀,可是烂船还有三斤钉。冯万里能带着妻妾来港,不可能平白无故的抛下冯启英母子?

王一君自然也查到了这个消息:“当时冯启英母子住在北平城老家,所以冯万里在辽东吃了败仗,仓皇逃窜的时候,没来得及带走冯启英母子。”

这个理由,也能说的通。

那时候全国各地都陷入了战乱,很多城市之间来往的交通也都陷入了瘫痪中。冯家的人逃命要紧,哪里还顾得上留在老家的正房妻儿。

王一君告诉盛悠然,后来王府井的育婴堂在半年后就关闭。至于育婴堂那些活下来的弃婴,则被一个叫柳静婉的女人收养了。

柳静婉?

盛悠然在脑中搜索了一下,发现原著剧情里是没有这个人的,而且她的记忆里对柳静婉也是空白的。

王一君在北平调查了一番,发现柳静婉这人根本没留下什么线索。而且在收养了这个弃婴后,也没留下什么信息,只调查出柳静婉应该是南方人。

盛悠然听着王一君所说的一切,很想把这些消息都在脑子里串联起来。

她找出那只金色的铃兰花耳环,拿在手中仔细观看。

在那种战火纷飞,物资紧缺的时候,她哥哥费尽心思的给她打了这么一对金耳环,也是很难得。

而且那时候国民政府大量引发法币,导致经济崩盘,一捆法币却连一个鸡蛋都买不到。

这也导致金子成了市面上的流通货,那时候盛悠然的关系应该和冯启英很好?否则也不会舍得拿出自己生日上收到的金耳环,来给冯启英的母亲治病。

对了,那时候自己知道冯启英是军阀后代吗?

这个问题忽然在脑海中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