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第2/3页)
然后,安王落到了蹲诏狱的境地。
瑞王看着萧宴宁幽幽问:“七弟当时就没注意到那孩子的长相?”
萧宴宁一脸坦然:“的确不曾,我一向不关注这些。”
瑞王:“……”他觉得慎王有句话说得对,萧宴宁眼高于顶,一般人很难入眼。
萧宴宁看着瑞王挖苦道:“说来也真巧,几年不出现的人又出现在京城,就被四哥你们给看到了。看的还真清,怎么就没人让我看到呢。”
瑞王心头一哽,他们自然怀疑过有问题,只是查来查去都没查到什么,后来就是安王出事,他们关注点自然就转移了。
安王算是太子的左膀右臂,他一出事,瑞王几人想的是如何进一步打击太子。那对母子他们一直在寻找,只是一直没找到。
想到这,瑞王默默看了皇帝一眼。
事情说到底还是太子先做了不该做的事,他们又不敢确定真假,想把人留下又有什么错。事情已经发生了,要怎么辩解还不是由着他的嘴。
皇帝是明君也想做明君,自然不会因为事关太子就对他如何,这也是瑞王开口的原因之一。
萧宴宁说的是真话也是假话,当时他和梁靖之间还没把话彻底说开,他的心思和情绪大部分都落在梁靖身上。所以一开始,他并没有太在意那对母子,哪怕是觉得有些奇怪,也没有往别处想。
直到安王突然出事。
萧宴宁真正下定决心要争那个位置,就是安王家破人亡的时候。
安王和他都是在明面上以太子为尊的人,然而从安王出事,萧宴宁并没有听说太子向皇帝求情。
太子没有在第一时间向皇帝求情,事后也没有吭声。
诚然,安王所犯之事和谋逆有关,皇帝盛怒之下,为他说话的人可能都会被迁怒。但是太子和他在皇帝心中还是有所不同,说得自恋一些,萧宴宁当初敢闯诏狱,甚至伤了镇北府司于桑也不过是仗着这份不同。
如果太子当时为安王说话,皇帝即便是暴怒,顶多斥责几句,绝不会把太子如何。
太子闭口不言,表面上不能沾这些事,很大程度是他不想为安王说话。
萧宴宁那段时间想了许多,他想着太子的态度,想着自己的未来,还想着那对莫名其妙出现的母子……事情想得太多,就会发现事实越清楚。
萧宴宁不知道安王回京之后有没有把自己的怀疑说给太子听,但太子不帮安王说情绝对和那对母子有关。
萧宴宁甚至很恶劣地想过,当太子发现安王知道自己的秘密后,他就对安王起了各种疑心,甚至开始害怕手里有实打实兵权的安王。于是在安王陷入谋逆之事中,太子便顺势而为。
太子是储君,是要成为皇帝的人,帝王处在那个位置上有这疑心病在所难免。
只是萧宴宁一想到有天自己要是落到安王境地,他就觉得不安。太子对安王很信任,可这份信任比不上他的地位。
当年皇帝想收回青州,琢磨派往西北的人选时,萧宴宁理所当然觉得应该是安王带兵,而太子除了推荐安王还推荐了自己的老丈人。
太子有顾虑,他想要增加自己手中的筹码,也需要平衡各方势力。
安王在诏狱里估计也想明白了这些,所以萧宴宁送他回诏狱时,安王把自己在西境设计萧宴宁的事说了出来。
他用事实告诉萧宴宁,不要相信自己的兄弟,哪怕是和他关系很好的自己都能算计他,别人也一样。
算计就是算计,不分原因,不分事大事小。
那段时间萧宴宁就想明白了一件事,他要那个位置。
他不想有天自己被人陷害又或者落入某种处境,上位者一个疑心,他连为自己开口辩解的机会都没有。
“说来那对母子还是三哥救下的。”萧宴宁收起心神,他望着瑞王直白询问:“说到三哥,三哥现在还在诏狱呢。四哥,三哥入狱这事儿同你和五哥、六哥有关吗?”
瑞王:“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三哥入狱,那是徐阁老的功劳。”
萧宴宁:“我现在越来越觉得徐阁老脑子有问题。三嫂出自徐家,三哥府上出现龙袍,徐阁老真为三哥和自家女儿着想,偷偷告诉三嫂一声,把龙袍烧了也好啊。就算不烧龙袍,徐家不想和三哥同流合污,那也该查证查证到底什么情况,不能听信一面之词。不过徐阁老的脑子长得和别人不一样,都不知道有多少人支持三哥就敢入宫向父皇举报,也不怕父皇一个恼怒之下连他们徐家九族都一起诛了。”
说到这里,萧宴宁停顿了下,他又道:“也许是我想多了,也许人家徐阁老就是有一片赤诚之心呢。”
很快他有否定掉自己的猜测:“也不一定,说不定这徐阁老是被人抓住了什么天大的把柄,只能弃女不顾。你们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