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皇帝坐在龙椅上皱着眉头嘴巴微咧就那么看着胡游对静王发难,他看了看一脸憋屈的静王,又看向一脸正义的胡游,然后视线落在百官和太子等人身上。
在场的大多数人应该都觉得静王此举不妥,神色有些凝重。想想也是平王毕竟是藩王,还是难得手里有点兵权的藩王,皇子与其联系太多,难免让人心里泛嘀咕。
也有少数人脸上是无奈,他们看着胡游,觉得他有点荒唐,沽名钓誉之辈。不过是夹杂在蒋太后挂念之词里面的一两句问候之语,根本不是什么大事,哪里就值得胡游这般当朝发难,完全就是在拿着鸡毛当令箭。
看着朝堂上站着的这群人,皇帝觉得大概自己的身体还没有彻底恢复,莫名其妙的牙有点疼。
平王是他的亲弟弟,比他小上几岁,这些年一直在通州,几年入一趟京,看望看望蒋太后和皇帝就离开,很守规矩。
太子、康王和安王随皇帝离开通州时,已经到了懂事记人的年龄,自然记得这个皇叔。
瑞王、慎王和静王那时年龄不大,可能不大记得平王经常逗他们玩的事。
至于萧宴宁和平王关系最淡,毕竟他们都没见过几面。
一直以来,平王也很低调,对皇帝任何决定都支持,皇帝对这个弟弟也很照拂。陡然间胡游因为书信之事把平王和静王扯在一起。就皇帝这性子,脚边的蚂蚁被他瞅见都要怀疑怀疑,此时疑心病已发作,难免想想这想想那。
刹那间,各种阴谋诡计在皇帝脑海里走了一遍。
平王。
皇帝在心里念叨着。
他就是因为先皇没有子嗣,才成了皇帝。这些年别看皇帝对平王很看重,但防备之心那是一点都没有少。
只是平王一直老老实实,从来没做过什么出格僭越的事,皇帝心里对平王防备归防备,从未想过对平王如何。毕竟是自己的亲弟弟,加上蒋太后在,他也不可能轻易对平王做什么。
现在胡游为了弹劾静王把平王给扯进来,皇帝想想近些年他这些儿子身上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就连萧宴宁都差点折在永芷宫的厌胜之术中……皇帝的眼睛一直放在几个皇子身上,觉得是他们年纪大了,心里想法多了起来,是皇子之间的争夺。
此时,皇帝想到平王的身份,他的眼睛不由地沉了下来。如果他这些儿子都出事,那毫不疑问,平王入京的可能性非常大,毕竟是一母同胞的兄弟。
想到这些,皇帝抿起嘴,不过转念皇帝又想,也许根本没平王什么事。
把平王牵扯进来的人就是为了转移视线。
再者怀疑归怀疑,总要有事实依据才能做决定。
于是在静王嗷嗷为自己喊冤时,皇帝开口了:“够了,平王身为长辈,静王问候两句又能如何。”
胡游还想争辩,皇帝抬手打断他要说的话。
他现在看胡游都很不顺眼,看到他就想到太子那摊子糟心事儿。
就胡游这一心想名垂青史的性子,当初能被太子利用,现在不知道被谁个利用了呢。
要不然,那信怎么就那么巧被人发现了,还落到了胡游手里,这里面没有鬼才怪。
想到这些,皇帝看了眼太子,太子俊秀的眉峰轻皱着,不知道在想什么。
皇帝站起身:“一点小事,也值得你们在朝堂上吵来吵去,传出去不怕人笑话。退朝。”
刘海立刻扯着嗓子喊了声退朝。
胡游咽下想要说的话,只能眼睁睁看着皇帝离开。
静王起身时,腿还在软着,萧宴宁心肠好,上前扶住了他。
静王对着萧宴宁说了声谢,然后朝太子看了过去。
自打科举舞弊案之后,他和瑞王、慎王就没过上一天舒心的日子。
如今顺妃病逝,瑞王备受打击,一心扑在顺妃的丧事上,他又被胡游弹劾和平王来往甚密。
把他们这些人一个一个拉下马,得利者自然是太子。
太子看着静王眼中似有火气,他诧异地挑了挑眉,主动走上前关切地询问:“孤观六弟脸色十分难看,可是有什么地方不舒服?需不需要请御医?”
静王笑了笑:“多谢太子关怀,臣弟无碍。”
太子:“六弟莫要逞强,不管发生什么事儿,身体最重要。”
见太子这番惺惺之态,静王脸上的笑都快维持不住了。
好在太子也没想过分为难他,说完这话就朝萧宴宁点了点头,这才转身离开。
等人走后,萧宴宁看向静王:“六哥,要不要我送你回府?”
静王:“多谢七弟美意,不用了。”
萧宴宁:“既然如此,那我先走了。”
静王嗯了声,他还要去看瑞王,不方便和萧宴宁同行。
皇帝刚退朝不久,就听闻蒋太后身体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