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第2/3页)

胡游站在那里,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

秦追收回目光。

秦贵妃还在永芷宫禁足,萧宴宁都避而不上朝了,还逃不过这场热闹。

皇子的身份就是一道枷锁,想逃也逃不掉。

而当事人太子,神色平静,只是在宽大的袖子下,他的双手紧紧握在一起,手心泛着疼意。

***

只能说皇帝不愧是皇帝,还是很了解萧宴宁那脾气。

刘海到了福王府,萧宴宁第一反应就是苦着脸说自己脚疼的厉害,不大能动。

好在刘海早有准备,笑眯眯地说,皇上会赐座椅于朝堂,不会让他站着、累着。

看刘海那样子,萧宴宁也知道自己逃不掉,面无表情地跟刘海去了朝堂。

皇帝看着装瘸都装的很假的萧宴宁,还是顾及了点他的脸面,给他赐了个座。

知道朝堂上发生什么后,萧宴宁直直看向胡游阴阳怪气道:“胡大人所言都是听说的?说的这般好听,本王还以为你看到了呢。”

百官:“……”

福王和秦追不愧是舅甥,这发问的词都那么像。

不过秦追身为朝臣身为读书人,要脸面,说话足够斯文,没那么直白、难听、刺耳。

皇帝皱眉:“问你话呢,你扯这么多做什么。”

“年前三哥和儿臣是救过一对被人追杀的母子,但胡大人说儿臣和三哥手中有证据是太子派人截杀,确实是无稽之谈。”萧宴宁也没隐瞒,把当时的情况明明白白说了下。

他就说当时那场刺杀有问题,像是一场漏洞百出的表演。

当日之事是为了今日的弹劾做准备?还是故意在他们面前表演出太子派人追杀的母子二人,以便今日他和安王当堂作证?又或者顺势挑拨安王、他和太子之间的关系。

又或者都有。

不管背后之人的目的如何,萧宴宁还是那句话,谁得利,谁就值得怀疑。

皇子就那么几个,除去倒下去的,站着的,谁都跑不掉。

胡游:“事关重大,王爷好好想想有没有什么遗漏之处。”

“什么遗漏?”萧宴宁掀了掀眼皮:“遗漏行凶之人没有掉出东宫令牌?要是当场掉出来就好了,这么明晃晃的诬陷,胡大人今日就不是弹劾而是得替太子哥哥喊冤了。胡大人身为御史,可以弹劾百官和皇子品性私德,可行凶杀人之事,要是没有确凿的证据,胡大人就算姓胡,却也不该胡说八道。”

胡游:“……”这赤裸裸的讽刺!!

他觉得福王要不是皇子,就凭着这张能言善辩的嘴也能在都察院混出名堂。

没过多久,有内监前来禀告说是安王到。

听到安王二字,萧宴宁一愣,直接忘了自己的脚还在疼,就那么利索地站了起来不说,还转身朝殿外走了两步。

看着挺直了脊梁一步一步朝殿内走来的安王,萧宴宁嘴巴紧紧抿着。他这三哥,自幼就有一副绝好的相貌,丰神俊逸貌比潘安。以前总是笑眯眯的,神采飞扬。

现在经了诏狱这么一遭,眼中清亮之色被疲倦代替,身上那股精神气儿也没了。

安王入宫面圣应该是特意洗漱打扮了一番,可仍能看出他这段时间过得并不好。看到朝自己走来的萧宴宁,安王朝他轻轻点了点头,然后收回目光朝皇帝行礼。

再次看到安王,百官无声。

就连眯眼打瞌睡的户部尚书都睁大了眼,精神起来了。

皇帝也在看安王。

皇帝目光沉沉,里面翻涌着各种情绪,最后归于平静。

皇帝开口时发现自己有些气短,声音有些飘。

安王因询问而回忆起过往,往事浮光掠影般从眼前闪过。

诏狱呆了一遭,那些过往好像是上辈子发生的事。

想了半晌,安王也把自己所看到的情况说了一遍。

他手里根本没有太子派人截杀母子二人的证据,他不知道胡游从哪里听到的消息,也不知道是谁想陷害他和萧宴宁。

“王爷看到那孩子就没觉得有几分像谁?”胡游幽幽道。

“本王眼拙,没觉得像谁。”安王死气沉沉道。

太子就站在他身侧,神色一直平静。

胡游还想说什么,萧宴宁嗤笑一声:“胡大人,你看看这满朝文武,看看他们的长相,你能说出他们长得像谁吗?”

胡游:“……”福王这是逮着他不依不饶地怼,他就事论事而已。

皇帝抬眼:“小七,你的脚不疼了?”站得又稳又直,说话底气又足,是该不疼了。

萧宴宁:“……”

萧宴宁:“回父皇,疼着呢,只是儿臣多日未见到三哥,心情过于激动,以至于忘了脚痛之事。”

皇帝哼了一声。

事情到此又陷入了僵局,未有确凿证据,谁也不敢站出来肯定胡游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