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第2/4页)

哪怕皇帝因此震怒降罪义勇侯府,季洛允还是同父亲一起冒死面圣想拼一拼。

“你的人头还是留着吧。。”皇帝怒气腾腾地坐起身,神色扭曲:“徐夏带回来的有温允亲笔所书的书信,证据确凿,朕难道要因为你一个保证就寒了边关将士们的心吗?数万人,血都染红了西北,你让朕如何能饶过他。”

季洛允抬头:“皇上,只有书信,无人证。”

皇帝冷笑三声:“的确没有人证,看见他斩断退路的人都死在了安山谷。但字迹已鉴定,就是温允所书。”

季洛允:“皇上,青州城上下未曾见温允带兵前去围城,若是有人冒充他的字迹呢。皇上允臣一月,臣愿即刻前往西疆查明此事,若真是温允所为,臣愿亲手砍下他的人头。”

“我看你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皇帝气红了眼:“你若想去,朕便让你去,但查案用不着你,你就在旁边看着。等抓到温允,朕让你看着他死无葬身之地。”

季洛允还想说什么,皇帝冷冷盯着他:“今日看在安怡的份上,朕不和你计较。你们义勇侯府家规甚严,大是大非上还是不要有太多私心的好。”

说完这话,皇帝再也不想搭理季洛允,直接让他们退下。

要不是季洛河是驸马,皇帝早就让人把他们赶出去了。

叛国者死!!

季洛允离开皇宫后以最快的速度收拾好行李前往西疆。

临走,季侯爷看着他:“凡事不可徇私枉法。”

季洛允目光沉沉:“父亲,如果真是他所为,我一定会亲手将他带回京城交给皇上处置。”

季侯爷点了点头。

叛国者哪怕为敌人立下天大的功劳也不受人待见,季洛允刚到西疆,就听说温允被西羌给放弃,如今在西疆四处逃窜。

季洛允在西疆带了半个多月,终于听到了温允的消息。

等柳总派人和他一起赶到时,季洛允只看到了温允提酒坐在大门前,他这些天一直东躲西藏,头发凌乱身上很脏。

柳宗命人搜查,现场找到了温允亲笔所写的认罪书。

书上未写叛国的原因,只是说辜负了至交好友的信任,事已至此,他无力挽回,罪该万死。只是温家他人对此毫不知情,一切都是他一人所为,千刀万剐不为过,望皇帝怜悯之,能网开一面。

柳宗拿到书信,冷着脸以最快的速度送往京城。

季洛允最终崩溃,从此绝口不提温家之事。

随着造成梁家父子身亡,西北数万将士埋骨他乡的罪魁祸首温允的死,温家其他人都在天牢等死。

若非有群臣上奏阻拦,皇帝怕是要诛温家九族。

不过即便是这样,温家的家门被砸了,坟墓被人撅了,列祖列宗当众被鞭尸。

西疆战败的消息传到四海,南疆和东海同时有异动。

好在平王果断,当时便挥兵,几个来回后,平王把东丽摁住了,东丽船只被烧无数,东丽国主忙派人求和。

至于南诏,安王在当时表现非常英勇,在对战时一马当先,直接斩杀了南诏一员大将,安南军士气大增,很快控制住了局面。

南诏一看情况不对,立刻退兵。

一开始没人觉得安王会上战场,即便是上了,那肯定还需要别人的照顾。然而经过一次苦战,安王名震安南军。

东海和南疆边境太平下来,只可惜柳宗虽收复了西疆其他失地,可青州城却未能收回。

三面受敌,大齐粮草供应不足,西北大军需要休养生息,京营也不能长期留在外地。

柳宗带兵回京时,朝青州城看了许久,最终打马离开。

明明胜利了,将士们的士气低落,一路上都没什么言语。

和西羌的征战可能还要持续数年之久,只是现在两国边境暂时得到了平息。

未来某天,大齐和西羌大抵还会有一战。

也许很快就有,也许要很长时间。

再怎么悲痛,时间还是一天一天的过着。

对外人来说,悲痛的时间并不长,随着时间缓慢而坚定的流逝,再想起那场悲壮的战事,也只得到一声叹息,梁家满门荣耀,如今留下一稚子,实在让人叹息。

因为平王有平乱之功,皇帝允其万寿节入京。

兄弟多年未见,皇帝也想见见平王,蒋太后以前还提过平王入京来看她,这次皇帝同意了,她却没了当初那股兴奋之情。

过年期间,皇帝想给萧宴宁另外找个伴读,梁靖身上有孝,不适合入宫做伴读,只能令寻旁人。

不过这个提议被萧宴宁给拒绝了,萧宴宁说再过几年自己就要出府了,还要什么伴读。

主要是找一个比他还小几岁的伴读,学识又比他好,他真心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