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第2/3页)

太子这时道:“父皇,西羌屯兵边境虎视眈眈,西北边境也不可不防。”

皇帝:“朕已下旨,命西北大营紧盯着西羌的一举一动,西羌若真敢违背两国之誓,朕决不轻饶。”

太子:“父皇圣明。”

其他人也跟着说皇帝英明。

从皇帝做决定,到户部把赈灾银准备好也需要数天,好在新上任的户部尚书杜检很给力,先整顿出了云州的赈灾银子。

朝堂上的气氛凝重,后宫也没闲着。

蒋太后把各宫妃嫔给召集起来,自己穿的颇为素净,还把自己的俸银拿出来说是要捐出去。

后宫妃嫔一看一听也只好跟着一起素净,一起捐银子。

这一折腾,蒋太后又得了个好名声。

秦太后知道后没捐银子,倒是为云州亲自抄写了保佑平安的佛经,也成为了一则佳话。

九月十七,季洛河等人带着赈灾银子乘坐官船离京。

此时天气虽然开始变冷了,但河面还不至于结冰,乘坐官船顺流而下,很快就会到达云州。

西北那边还是起冲突了,不过都是小打小闹,西羌攻打城池,抢一些食物很快就会退离,局部争夺很快就被控制住了。

一转眼就到了冬月,京城下了一场大雪。

今年的天冷的格外早,也格外冷。

蒋太后都病了一场,生辰都没过。

面对这样骚扰般的局部冲突,朝堂上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是西羌既然敢如此行事,西北大营当主动出击,把西羌打到不敢再来犯大齐边境才是。

另一种声音则是西羌不过是游牧之民,彪悍野蛮,如果今年不是天干地旱,西羌碍于大齐国威也不敢主动来犯,倒不如给他们点粮食,保他们温饱,他们心存感恩,也就不会再来骚扰大齐城池了。

面对这样的说法,梁绍气的在朝堂上破口大骂,卢文喻一看情况不好那是拉都没拉住。

被他痛骂的官员红着脸红着眼道:“梁大人这般气愤可想过现实情况,如今天寒地冻,西北天寒之时又比其他地方长,我们难不成要和西羌开战吗?这个时候打仗别说骑马追敌,走路都得摔趴下。就算真的要打,也得熬过这个冬天不是吗?”

“我漠北铁骑何尝怕过严寒。”梁绍俊秀的脸上满是怒火:“我大齐将士是血肉之躯,他西羌人难不成是铜骨铁臂不成?如果还未应战便想着退缩,何谈守西北门户?”

梁绍真是受够了朝堂这群自以为是的蠢货,遇到战乱,这群人想到的永远不是还击,而是利益。

不打要争论,打还要吵,派谁去要吵,不派谁去也要吵。

“皇上,西羌狼子野心,不可不防,臣愿前往西北护我大齐边境。”梁绍对着皇帝道。

有礼部侍郎方郁阴阳怪气道:“梁大人这双眼能看到未来之事不成?这仗有没有都两说,梁大人就想着去西北带兵了。西北大营除了梁大人就受不住边防。梁大人到底是为了自己还是有私心呢?我记得以前梁大人还说过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呢。这次真前往西北,不知道皇上的话对梁大人没有用。”

“梁大人为臣,自然听皇命行事。”太子眉眼一冷,直视着方郁:“方大人旧事重提是何意?”

方郁不敢和太子对上,只是道:“太子恕罪,臣就事论事而已。”

皇帝冷眼看着方郁,又看了眼秦追,这人也是秦追一手提拔上来的。

朝堂上站着的官员,除却那些真正背靠皇帝的寒门子弟,其余人背后都有点关系网。

这秦家和方家关系不错,这方郁原本是工部员外郎,这两年表现平平,无功无过,然后被秦追放到了礼部。

大概是看不惯梁绍一个儿子给七皇子当伴读,另一个儿子成了驸马,方郁心里憋着一股气儿,说话有点咄咄逼人。

文人的嘴向来比刀还利,那是杀人于无形,杀人不见血。

秦追垂眸面无表情地站在那里,心里已经决定过几天就找个借口把方郁调离京城,最好调到鸟不拉屎的地方。

朽木就该烂在角落,非要把它雕琢成功,很耗命。

***

朝堂上争吵不休,梁靖也感受到了家里凝重的气氛,来到宫里还在和萧宴宁说,梁绍很想回西北。

萧宴宁把手里的暖炉递给他,心想皇帝肯定还是会派梁绍去西北。

漠北铁骑少了梁绍不行,就是不知道是年前还是年后。

如果不出意外,应该是年后吧。

想着不出意外,结果还是出意外了。

除夕夜,西羌突然趁着大雪天大规模偷袭了边境城镇。

这次不同以往,西北大营派军前去追击时,西羌一路都在残杀百姓。

西疆战事起。

正所谓趁人病要人命,西北有乱,南疆南诏和东海的东丽都跟着蠢蠢欲动,似乎想随着西羌在大齐身上狠狠咬上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