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坑死一大片(第2/3页)
——“耽误我时间,还我买碟片的20块钱!”
“.”
大多数人不看好它。
粉丝大本营“范无眠吧”里也有好心人,劝小姐妹们别期待了,猜测投资这样一部电影只是为了拿奖,就跟许多明显已经和当前现实脱节的内地电影一样。
甚至连土豆网上,也有知名UP主说它“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以前都是口口相传推高销量,这次则是无数范无眠的粉丝们,一个劲地劝身边人别看,对《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感到失望。
他的粉丝普遍比较年轻,无法领略到这部新电影的魅力。
早就看清这一点的范无眠,不想割粉丝韭菜恰烂钱,所以才放弃公开上映。
喜欢这部新电影的观众也有不少,但跟不喜欢它的观众相比,显得有点微不足道。
在内地这阵唱衰《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浪潮的影响下,毫无意外,刚刚大规模铺货的影碟.滞销了。
此刻。
包德辉住在村子里,还没听到风声,给批发商打电话问道:
“伟哥,我这边做了6万多张《这男人来自地球》,你能给什么价?要不然今天就派人运走吧,压了十几万进去,要给别人结款。”
被称为伟哥的这位,闻言语气惊讶:“搞了6万多张出来,你疯啦?”
包德辉有点迷糊,问道:“不是上次你说特别好卖,有多少就收多少?”
“.当时行情是那样,现在大家都不缺货,价格也便宜。这样吧,我听人说戛纳电影节快要出结果,万一这部电影拿个奖,情况说不定会有转机,到时候你手里的货就又值钱啦。”
伟哥心知前几天说错了话,正在使用拖字诀。
包德辉心里咯噔一下,有点怀疑这位老主顾,故意找理由压自己的价,皱眉又说道:
“大家是老熟人啦,给你算便宜点也行,我仓库里快堆满了,新的材料快进不来了。”
伟哥尬笑道:
“不是价格的事,早上有家大工厂联系我,他那边压了44万张的库存,也都是这部电影。现在真没人收,零售那边说卖不掉,好像范无眠不行了,网上觉得它不好看。”
“.你一句不行了,我的十几万怎么办?加价买回来的材料,总共快投进去20万啦!”
“.我也没办法,我收了一大批,也砸在手上。先别着急嘛,电影节评委特别看好这部电影,应该还有救。”
听完。
包德辉差点喷出一口老血,黑着脸咬牙说:
“其他人说不好看,评委觉得好,顶个鸡毛用啊?按照成本价,统统打包给你怎么样?”
“.有点难度,人家已经降价,跌到每张1块4,亏七八毛居然没人收货。人家胡建那边有一家公司,砸了上百万张影碟在手上,亏得比你多多啦!”
包德辉听完更生气,语气强硬回道:
“比惨有意思?人家什么实力,我什么实力,你这是要我命啊!!!”
“嘟嘟嘟”
他话还没说完,伟哥直接挂断了。
大家在灰色领域做生意,既不签合同,又没给定金,出点事没办法找。
以前接订单,包德辉总会收些定金。
这次之所以例外,实在是范无眠的金字招牌太稳,连续拍出几部内地票房过亿的电影,导致人们下意识相信他的作品质量。
倒也不是说《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属于大烂片,评价两极分化的原因,主要在于它压根就不是拍给亚洲人看的。
电影里探讨宗教、历史、心理、艺术等等,简单介绍一部缩略版的人类文明史,通过围炉夜谈形式的学术激辩,考验着观众的思辨能力。
仅凭男主自称他自己就是历史上的“耶稣”,就足以吸引无数欧美观众们,看看它到底讲了些什么。
本来以为这次范无眠要栽了,没想到居然是自己先栽了。
跟包德辉情况类似的“受害者”,多达几百位,有些下了订单的批发商,竟然选择放弃定金违约跑路,尽量及时止损。
为了挽回部分损失,一些山寨窝点拼命降价,还有老板不愿意认命,想再观望一段时间继续等等。
与此同时。
打着“男主自称是耶稣”的广告语,《这个男人来自地球》上线亚马逊网购平台,短短四五天爆卖好几万张。
烂番茄上的评分,一路从最开始的72%,上涨到了最新的80%。
很多北美观众评价说看完深受启发,仿佛站在时间长河里,让他们开始思考历史和人生,动摇了三观。
欧美观众,尤其是欧洲人,特别喜欢吃这一套,也难怪戛纳电影节评委们特别看好它。
至于《时间陷阱》,商业属性稍微浓了点,不过披着轻科幻的外皮,也蛮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