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第4/5页)

于是,机智的车臣人请来了世界各国的记者,让记者们亲眼看见残虐狂暴的俄罗斯人是怎么对着医院、学校、居民区进行无差别地毯式轰炸的。

这件事,确实造成了俄罗斯在世界舆论上的巨大危机,导致第一次车臣危机打得十分狼狈。

只不过,在这个故事的世界里,多出了一个意外的人,王雪娇把车臣人弄进美领馆的操作,让最爱挑事的美国人实在无法像标准时空中那样,狂踩俄罗斯丧心病狂无人性。

毕竟车臣人刚刚丧心病狂无人性地炸了他们驻圣彼得堡的总领事馆。

如果被炸的只是保安、司机、厨师这些低身份的人,CNN之流依旧能不要脸的鼓吹:车臣人民争取独立自由而被残酷镇压等等。

偏偏领事和副领事,以及等等高级官员也受伤了,并且美领馆在被袭击的第一时间,就有大量记者赶到。

包括驻圣彼得堡的CNN记者,为了抢新闻,他们采取的是现场直播。

拿不到一手新闻的其他各国媒体都跟着疯狂转播。

现场美领馆的人痛骂车臣人是恐怖分子,是恶魔,这些画面和声音,早就传到世界各国观众的眼睛里去了,这会儿要是再说他们是争取自由民主的英雄,就算是CNN,也没有这么厚的脸皮。

在美国本土,恽诚正在为王雪娇写请功申请,努力瞎编她如何大破车臣恐怖分子的阴谋,带人从尸山血海中救出领事馆工作人员的过程。

恽诚的报告写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要是拿去给好莱坞编剧,最多改个20%,就能去找赞助商,拉起一个班子,开始筹拍。

在圣彼得堡这里,却有人对王雪娇的身份产生了怀疑。

怀疑的人是为俄军军方设计导弹电路图的工程师列夫。

他的真实身份是车臣的间谍。

其实他一直在莫斯科长大,只有祖父是车臣人。

但是在他小时候,祖父一直在说车臣不属于俄罗斯,我们高加索人种比他们高贵之类,这些话在他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

苏联解体以后,无数加盟国纷纷宣布独立,他也认定车臣就是被俄罗斯强抢的,车臣也应该独立,独立了以后,他就可以回到车臣,获得更好的生活。

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他悄悄与压根就没有踏足过的“梦中老家”联系,表示愿意效命。

研究所设计中心接到电路板的设计任务之后,他打听到这批货是装在导弹里的,当时便决定对它动一动手脚。

“梦中老家”的资助人是美国,史密斯专员决定助力每一个梦想,找到他们在太平洋第一岛链上同样想独立的另一批人。

列夫与蔡建明见面的场面简直就像是失散了多年的手足兄弟、挚爱亲朋。

他们互诉想要独立的梦想,越说越有,恨不能当场结拜。

怀着同样的梦想,他们便想出了在设计逻辑上动手脚的绝妙主意。

一切都很顺利,俄罗斯军方负责验收的人,根本就没有看出那些线路过电感代表着什么,反正跑通了模拟,第一次的实验室实物测试也没有任何问题。

前三次的货都没有问题,之后就是车臣战争开打,大量的导弹被生产出来,根据原定计划,电路板上的屏蔽电感应该已经被换成非屏蔽电感了,导弹的击中率应该断崖式的下跌,不应该高于百分之五十,为什么依旧有百分之九十的击中率?

这个时候蔡建明已经觉得自己大功告成,跑回老家向上级报功去了,完全不知道计划出了问题。

列夫只得自己调查,他借口去工厂巡视的机会,拿起了一块电路板,发现电路板上的布线已经不是他设计的那样,晶振和陀螺仪在远离电感的地方,确保外溢的磁力线不会影响到元器件之间的通讯交互。

导弹的命中率也因此不会受到影响。

列夫大怒,寻找到底是谁出的主意改的线。

一层一层的找上来,最后落在了猛虎帮的头上。

但是,余梦雪是中央情报局钦点的接货人,列夫也不敢轻易对她下手。

列夫决定继续追查,立志要找到这个坏了他复国大业的人。

查来查去,列夫被弄得越发困惑,余梦雪明明是被中情局派来的,怎么又跟俄罗斯情报局有往来,还与一个中国籍的访问学者有往来,那个学者正是研究单片机和电子电路的!

列夫心中隐隐生出一个想法:“余梦雪,不会是三面间谍吧?”

他决定亲自试探一下。

列夫以军方调查员的身份接近王雪娇,问电子厂对提高导弹的命中率还有没有其他的建议。

王雪娇困惑地看着他:“建议?代工厂能有什么建议,不是你们给你们图,就按什么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