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第4/9页)
如果余梦雪还提出降价的要求,那他们就要一哭二闹三上吊了。
好消息是余梦雪并不是要求他们降价。
相反,她还要加购。
王雪娇热情邀请萨维乔夫、瓦列里,以及等等设计师一起上船:“这要是半路出什么问题,抓紧找个地方靠港,他们还能帮着看看,能不能修,要怎么修。”
人也不白借,他们的退休工资、工资、奖金、加班费用,以及等等,都由猛虎集团支付。
王雪娇不仅付他们的工资,还给黑海造船厂人才租赁费,租赁费用与这些工程师的工资一样。
也就是租一个月薪一千块的工程师,王雪娇不仅要支付一千块给工程师,还要给造船厂一千块。
这种操作是很常见的第三方外包公司,由经济衰退期的日本人发明,叫做“派遣员工”,现在在社会主义国家还还没有这么玩的。
造船厂各位高管对这种操作方式十分新鲜,他们喜出望外。
还能这样?!
卖得人越多,岂不是得到的钱越多?
本来王雪娇也就只知道那么四个人是“飞翔的维京人”号的工程师,要她点名再要其他人,她都不知道应该要谁。
现在由造船厂的高层自己拿出员工名单,让王雪娇随意挑选。
名单十分详细,包括他们所在部门、负责的细项、曾经拿过的奖励,以及历年的考核成绩。
王雪娇挨个看下来,只见动力系统、武器系统、电磁弹射系统、甲板设计……细数下来,名单上有四十多个最关键的核心骨干,有两百多个亲自在一线操作施工的高级技术工人。
经理热情积极地向王雪娇推销那些看起来不如核心骨干金贵的技术工人:“他们都是从第一根钉子开始参与建造的,全世界没有人比他们更懂这艘船的建造逻辑和思路,要是船在路上有任何问题,他们可以协助维修厂进行维修。”
他又嘀嘀咕咕说了许多,主旨就一点:你把他们全收下吧!不亏的!
“我这一去,起码要二十天,他们家里人同意吗?”王雪娇问道。
“肯定都同意!”经理非常肯定地打了保票。
黑海造船厂都已经快要倒闭了,工资年年往下减,经常两三个月发不出来,有门路出国的全走了,留下来的要么是对造船厂感情深厚,对它还抱有美好的梦想和期待,要么是实在没有门路。
如今有人给他们按时发工资,有什么不愿意的?
既然这样,那我就不客气了……王雪娇点了两百多个人,从设计师,到高级技工,一个都没有放过,还特别告诉他们,这一趟离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回来,他们家里如果不同意的话,那就算了。
刚开始还有人犹豫:“要这么久啊?我外孙刚上小学,女儿还说让我帮忙接送。”
“我家的托比离开我会睡不着觉。”
“我的妻子不会同意的。”
……
有三十多个人各有各的理由,都不想去。
一个月就这么一点钱,还要跟亲人分开、背井离乡,何必呢。
王雪娇也不强求,想去的人坐下,不想去的人离开。
不过厂里现在也没什么事,有些人平时在家里没事干,自己还要往厂里跑。
有不少人便留下来,想听听王雪娇想干什么,为什么要租用一艘压根就没有建成的船。
王雪娇开口:“首先,请允许我做一个自我介绍……我这次的目的是……工资构成……”
刚开始,听到月工资与厂里现在定的级一样,大家都没兴趣了。
接下来,王雪娇说:“除了每月基本工资之外,还有外派补贴、奖金。”
外派补贴和奖金加在一起,竟然比基本工资还要高好几倍。
原本站着没走,想看热闹的人一听,立马就坐下了。
有些人已经走远了,但是被与他们关系不错的朋友叫回来。
还有一个就住在工厂边上,他已经到家了,还是被死活拉了回来。
他们从来没见过奖金跟基本工资倒挂,这种工资结构一般是资本主义社会才会用。
因为社会福利,以及国家保障的都是基本工资,那是不能被无故扣罚的部分。
但补贴和奖金,就属于无法事先约定,只能说一个大概。
补贴是一种说取消就可以取消的东西。
奖金更是如此,发不发、发多少,全看当年公司的盈收、项目组的贡献,以及个人的命运。
资本家故意不给,工人们能为自己争取的,就只有基本工资。
王雪娇这么设计,倒不是因为她想剥削,而是因为这些人还都属于黑海造船厂的编制,她不能随便动摇基本工资,那是需要经过工会批准的,流程非常复杂,以他们那低下的工作效率,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把事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