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第3/6页)
二弟没好气地冲她发脾气:“你看看外面天都黑了!谁还会来?人接回来了,食物呢!水呢!”
卡珊德拉冷着脸:“这是在萨拉热窝,我相信一定是有意外发生才会这样,现在电话线也断了,没有办法与外面取得联系,再等等!”
最后一点阳光彻底消失在西方的地平线之下。
屋里的人眼睛里的光也慢慢消失。
完了!
全完了!
不可能再有东西送来了……
几人不约而同的望向老式的发条式座钟,屋里现在能动的,只有所有依靠机械力而不是电力的东西,卡珊德拉每天认真给发条上劲,让他们清楚地保持对时间的认知。
座钟上显示,现在是22:50,就连卡珊德拉都已经不再抱任何希望。
卡珊德拉把小女儿哄睡着以后,关上房门,轻手轻脚地走到楼下的客厅。
在客厅里有亚历山大的二弟、他的妻子和十五岁的大侄子、三弟和他的女朋友。
现在他们要开家庭大会,讨论应该怎么对待陈水生。
二弟旗帜鲜明:“明天就把他送回去!我们维持家里这么多人已经十分吃力了,不可能再养一个陌生人!”
三弟还是觉得在萨拉热窝追求准点本来就是不现实的事情,不如再等等,万一把人刚送走,补给就来了呢?或者今天送走,明天早上就来了呢?
到时候送物资的人如果没有看到陈水生,会不会一怒之下不给他们东西了?
两人僵持不下,最终一起望向卡珊德拉:“你说呢?”
卡珊德拉负责做饭,她最清楚家里能养得起几个人。
掌握决定权,就代表着需要对决策的结果负责。
卡珊德拉犹豫不定。
说好的物资到底是再也不来了,还是只是延误?要延误多久?
这个中国人没有药能活多久?如果他因为没有药死了,算不算他们的过错?
他的“后台”会听他们解释吗?
要不要投入成本赌一把?
以前二弟和三弟都想做家里的主,两人互不相让。
现在这种涉及到家里的物资消耗,可能会招来全家怨恨的事情,他们就不出头了。
二弟的妻子平时是喜欢说话的,今天沉默不语。
三弟的女朋友本来就是外人,她只是来做客,想小住两天就走,结果这一住就是两年,她能说什么?她只能一言不发。
大人们都不吭声,只有大侄子一脸懵逼的看着他们:“还有一个多小时,为什么不再等等?”
如果任何一个成年人有如此阳光灿烂的心态,屋子里的其他人也不会愁云惨淡。
小孩子的话谁会在意。
留他在这里,是怕物资太多搬不动,十五岁的男生已经可以起到一点作用了。
现在看来简直就是笑话。
哪有什么物资太多搬不动。
谁都不愿意做主,谁都不想负责任,他们家到底还是要脸的书香门第,为了生存把人弄过来,现在又要把人扔回去,这事在他们的道德之外。
如果谁在和平年代这么做,他们全家都要骂那个人。
现在……
“滴答……滴答……”秒针一点一点的扫过,晚上十一点半了。
卡珊德拉内心挣扎许久,坚定地做出决定:“再留他一天,要是明天中午没有人来,就把他送回去!”
她想的是:好歹再管他一顿饭,然后把人送回去,也算仁至义尽了。
23:59,屋里再没有人说话。
几双眼睛死死地盯着秒针。
35、36、37……50……
远远的,有引擎声响起,由远及近,越来越清晰。
几人都以为自己是愿望太强烈,导致幻听了,他们惊疑不定,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从彼此的眼里看到了相同的反应。
引擎声与普通的汽车不一样,与有轨电车更不一样!
大侄子几乎要立马冲出去,被他爸一把按住:“先弄清楚再行动!”
要是冲出去发现是围城军队的车,那就只有死路一条!
卡珊德拉仗着身形小,贴在窗帘边上向外张望。
一辆车盖上写着大大的“UN”的白色装甲车出现在她家的门口,车顶上有射灯照着,“UN”两个字母闪闪发光,隔很远都能看清楚。
车子在他家门口停了下来。
装甲车上面还有一个大大的灯牌,有两个车前盖那么大。
就像拉斯维加斯的赌场招牌一样耀眼夺目。
不管是老花、近视,还是散光,都能清晰的通过色块辨认出那块灯牌上的形象。
那是一只张着大嘴的老虎头。
在久困在萨拉热窝城里的人不明白那是什么意思。
城外的人都知道——那代着猛虎公司的石油勘测队。
UN,即联合国,可以为理解为国家意志,动UN的车,等于跟联合国翻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