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第3/6页)
“他原来是干嘛的,怎么会有这重身份?”
“他……”温州老板的眼神有些飘忽,“他原来是一家国企的厨师,外派过来的,最近他们单位说巴尔干这边有战争风险,就把大部分员工撤走了,就留他在这里。”
王雪娇关心的事情更多一点:“呃,可是,他要是走了,那个单位的留守员工怎么办?”
温州老板:“好办,他把他在那个公司里的工资,还有每个月的伙食费都直接折算成钱,给留守员工,让他们自己吃……本来嘛,他们背井离乡就是为了赚钱,能多赚一点是一点,那些员工也不是不会做饭……”
听起来很有道理。
王雪娇皱着眉头:“这会不会涉及到违反他们单位的财务制度?”
根据她多年的心得,别说分钱,就连分团建费都是死罪,同事的嘴是根本管不住的,就算当时分到了钱,也难保将来不会有闹翻的时候,翻旧账出来说事。
温州老板头痛得要命,这个美国华侨怎么事儿这么多?还关心财务制度?
美国人要不要这么严谨?他干他的坏事,出事了被人曝光,也是他自己的事情,不会对她造成任何影响。
他还没法解释,他满世界找能做大锅饭的厨子的消息,被大使馆的赵清泉知道了,便推荐了一个厨师给他,说是给使馆里做饭的,不过最近有一些人事调动,不需要那么多厨师了。
那个厨师的工作合同还没有到期,他不想回国,想在国外多赚点钱,海外补贴比在国内赚得多多了。
赵清泉的意思是,那个厨师家里条件比较艰苦,平时跟他关系也不错,反正使馆里没有什么需要他的地方,猛虎公司开的工资又高,他就做这个人情,让那个厨师又拿基本工资,又拿猛虎公司另外付的钱,得双份。
唯一的要求就是,让温州老板不要告诉余梦雪,这个厨子是中国大使馆干过的,毕竟余梦雪是美国人,可能会因为心有芥蒂,而不要他了。
温州老板本以为不过是一个厨子,厨子要找工作,王雪娇要人,两人一拍即合,还有他从中做保,就完事了呗。
谁知道王雪娇问这么多,还关心是不是违反制度。
他有点编不出来了。
最后他心一横:“不用担心,他们单位无所谓,根本就不管,有好几个搞技术的人出国以后就不回去了,也没事。”
这类事情在九十年代特别常见,王雪娇接受了他的说词。
等厨师来了,她又亲自问了一遍,背后又从中国大使馆里打听了一下那个公司,那家公司确实存在,是某家大国企的下属单位,最近由于巴尔干半岛的局势紧张,公司业务也受到巨大的影响,一时又找不到转型的方向,便先把人撤走了。
那家公司一向管理松散,约束不严,厨师跑出来接私活太正常了。
信息来源是大使馆,王雪娇觉得,这些内容应该十分权威了,不可能是假的。
到了晚上,试菜结果也让她非常满意,出菜快、卖相也好,王雪娇告诉他那几个人的口味习惯,他也知道怎么在大锅菜里找到调整的方法。
那几位技术人员吃了都说好。
人品没问题、出菜没问题、单位没问题,他对工资也没什么问题,王雪娇便放心地录用他了。
很快,厨师邓劲中就跟着猛虎建筑工程队前往萨拉热窝的Trebevic山区,他非常活跃,很快就与工程队里的人打成一片,看着猛虎帮众们把王雪娇的画像挂在墙上,每天早晚对着她的画像唱着奇怪的歌“大地母神行走在地上的使者,倾听灵魂深处的声音……”
他只有一个想法:“老赵说得没错!这个女人就是个神棍,她跟白莲教有什么区别!重用这种人的美帝为什么还没有倒闭?美国人不是应该最讲科学理性的吗?”
当萨拉热窝旁边的山里发现可能有石油储藏的时候,赵清泉就觉得很奇怪,巴尔干半岛哪有石油资源。
不过,当年日本地质勘探队认定只有海洋沉积地层才能有大油田,因此在大庆油田上方随便挖了一千米之后,就跑了,结果大庆油田的深度在一千三百米,就差三百米,二战的结果为之改变。
赵清泉吸取了日本人的教训,不轻易下定论,他正愁不知道怎么打探猛虎公司的意图,余梦雪就托温州老板找会做大锅饭的厨子。
为大使馆做饭的是退伍转业的炊事兵,做饭好吃不说,思想觉悟和政治立场绝对没有问题。
赵清泉把自己的想法跟几位领导说了,他们也认同赵清泉的想法。
如果真的只是勘测石油,就算邓劲中出公差,赚双份工资。
如果余梦雪及其背后的美国势力是借着勘测石油的名义,想要干点别的事情,邓劲中就可以马上告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