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第3/8页)

王雪娇:“有一伙人到了隔壁,可是我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求翻译。”

事情确实挺大,先找人确定这是哪种语言,然后再找对应的专家。

对方说的是柯尔克孜语,跟塔县人说的塔吉克语不是一路。

如果王雪娇现在在喀什,特别行动组有线人在那里,可以马上赶到宾馆在现场监听并且翻译出来,现在也只能通过电话转接。

其实也不是专门的翻译人才,只是当地线人,他一边听,一边翻译,那些人其实并没有说什么特别重要的内容。

主要是互道辛苦,然后是说人情场面的片汤话,再然后聊这个破路什么时候通,还有运到什么地方去。

他们还兴高采烈地分享着狂信徒培训基地的丰硕成果。

那六十多个人不是当耗材用的,个顶个的都是领头羊。

对他们的要求是每人都能带一支队伍展开行动。

经过五个多月的专业培训,从思想,到技术,都能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他们回来的路径是昆仑密道,而不是红其拉甫口岸,那里就是从村到村,根本就没有任何边防和检查。

当这些受过培训的人回来的时候,就会像一滴水融入大海那样,悄无声息,然后再分散到各地,组织起破坏的力量,打全国一个措手不及。

“啊哈哈哈哈哈哈。”隔壁相谈甚欢,当他们幻想到他们的人如何一手遮天的时候,不由发出杠铃般的笑声。

这位临时找的翻译员越翻译越心惊,他就是南疆人,已经见识过几次爆炸,见到袭击对普通平民造成的伤害和恐慌。

他再也不想让家乡受到这样的破坏,他翻译的时候,捏紧拳头,恨不能隔着电话线,把这些密谋者全部掐死。

谈话以今天晚上去哪里摆宴吃请结束,隔壁的人出来了,迈着轻快的脚步下楼。

翻译员没有结束通话,而是迫不及待地请命:“首长,这次行动请让我参加吧,他们说的昆仑密道一定是塔里木绿洲那里的入口,皮山县桑株乡,我家就在那里,从那里向南翻越昆仑山的达坂,走赛图拉,就能翻过喀喇昆仑山口,下面就是克什米尔的拉达克!”

他的语气十分急迫,他知道在没有解放前,家里过着什么日子,现在已经比当年好多了,那些只知道搞爆炸的人,根本就只是想抢权力,而不是想搞好民生,要是真让他们得了手,还不知道以后会变成什么鬼样子。

冯老笑呵呵:“我知道你很急,你先别急。”

翻译员更急了,最近出的几次内鬼事件他也有所耳闻,他不怕苦不怕难不怕死,就怕一腔热血不被认可,怕被当成“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他急急分辩:“首长,你是不是不相信我!我家是三代都是党员!新疆解放的时候,我家几代人都上战场了,我太爷爷是给巴依老爷吊死的,我家跟他们有血海深仇……”

“哎,不是不相信你,是他们已经不重要了。”冯老语气悠然,从容不迫,“你先说说,昆仑密道是怎么回事。”

翻译员心中暗想,大首长就是大首长,听到这么大的事情都如此镇定,好像一切尽在掌握。

他看了一眼另一部电话,电话没挂,但也没有人说话,可能被这么大的计划吓着了,毕竟一次培训出六十支袭击头领,这在过去都是从未有过的大事。

如果六十处同时发生爆炸……那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翻译员定了定神,开始介绍:

所谓昆仑密道,其实就是古人走的路,一共有三条。

一条是穿过阿克赛钦的白石滩,这是最好走的,所以,政府果断把它修成了新藏公路,能走车队。

一条是所谓唐蕃古道,是吐蕃军队趁大唐内乱,抓紧时间吞了西域大半江山的好东西。

翻越克里雅山口,可以直达藏北羌塘,这条路险峻奇绝,冬天太冷有积雪,雪的厚度可能比成年男人还要高。夏天太热还有融雪形成的洪水,连牦牛都有可能被冲走。

清末有《西藏志》记载:“其路冬夏不可行,困难异常。”

还有一条就是翻译员说的,桑株古道,那里是塔里木绿洲的边缘。那里天气变化莫测,就算是盛夏,在河谷也会一会儿暴晒,气温四十度,一会儿鹅毛大雪,气温降到零下,不熟悉当地气候的人很可能就会死在那里。

只有在一个叫“三十里营房”的地方有部队驻扎,村子里没有部队,整个乡只有一千多人,而且主要是牧民。

牧民,就是整天神龙见首不见尾,散落在山里各处的那种职业。

白天的村子里就只有几个女人和孩子,要是有大队的陌生男人路过,她们是不会出去围观、张望、搭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