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第6/7页)

食欲不振!

针头!!!

后续是变成枯骨而死!!!

啊啊啊啊啊!!!家长们内心发出尖锐爆鸣。

就连利欲熏心的才叔才婶在面对孙子问题的时候,都真情流露,慌得要命。

他们带孩子去医院,医生也看不出什么,只说消化不良,开了一点消化的药。

消化药在那么多好吃的零食面前,根本是螳臂挡车、杯水车薪,该吃不下,还是吃不下。

村子里的骚乱消息不胫而走,连着片场的人都知道了。

胡嘉嘉不知道是王雪娇从中做的手脚,听到那个血站搞出这么大的事,还在庆幸王雪娇把自己拉了回来:“幸好没去,不然就死定了。”

王雪娇语重心长:“是不是!我就说!这种钱,挣不得。”

王雪娇和张英山两人一起去了村长家。

王雪娇十分关切地问:“这是怎么了?不吃饭啊?那就很坏了。”

“不过你别担心,我老家有一种偏方,专治这种病毒。”

村长一听,整个人都精神了,又赶紧问王雪娇:“要多少钱啊?”

“什么钱不钱的,我在这村子待了这么长时间,有感情,不收钱!快把孩子带来给我瞧瞧。”

村长的孙子吃点心吃得最多,见到王雪娇就憨笑,期待她能再拿出什么好吃的。

村长不知道自家孙子跟王雪娇什么时候建立起这么深厚的友谊了,以为这就是大师们最爱说的“有缘”,心中稍稍放了一点心。

王雪娇在孩子头上一拂,嘴里念叨:“以后都没有了。”

小孩一下子沮丧起来。

村长不明白什么叫“以后都没有了”,王雪娇解释:“就是病气走了,我刚才是在他的百会穴上用特殊手法按摩,已经治好了。”

虽然村长对这么没有仪式感的操作是不是能治好病十分怀疑,但是,反正又不收钱,何妨一试呢。

听说王雪娇会凌空拂穴治病,村里人把孩子都带到村长家门口,虔诚地等王雪娇治病。

驼背的才叔都来了,一手搀着孩子的手,心急如焚。

王雪娇煞有介事的一一拂过,家长们也产生了与村长一样的心路历程:这么草率?到底有没有用啊?算了,反正不收钱,就这样吧。

令他们欣喜的是,当天晚上,孩子们真的好好吃晚饭了。

没有虾条、薯片、炸鸡、可乐,再不好好吃饭,就对胃太不礼貌了。

第二天早上,王雪娇过来“复诊”的时候,家长们纷纷表达对她的谢意,要给她塞钱塞东西,她全部拒收。

王雪娇认真地说:“现在是治好了,但是,治标不治本呐,得把根给拔了,那才行。”

家长们以为是指孩子们身上的病根,忙问要怎么办,是不是要吃药开刀?

王雪娇摇头:“这根,不在他们身上想想那个针头是哪里来的?”

家长们恍然大悟,是那个害人的血站!

“它怎么还开着!”

“害人精!”

忽然有人大喊一声:“让他们滚出去!”

然后,家长们就去了,他们与血站的人发生冲突,将那两个穿白大褂的人赶走。

王雪娇和张英山趁乱收集了很多血样,打算拿到市里检查一下是不是有病毒血。

她好歹得知道一下,溧石镇有多少乙肝患者、多少艾滋患者,也好防备着点,不在外面吃东西,对于有可能造成伤口的演出道具都要小心小心再小心。

“又来一批?”医院检验科的人嘀咕,王雪娇问道:“以前就有?”

“上个月听说隔壁省有一个人送了四百多份血样,嗬,真吓人,有六十多个艾滋病。”

王雪娇瞪大了眼睛:“这么多!”

“卖血村呗,都这样。”医院的人已经见惯不怪了。

“都成村的去卖啊?”王雪娇想起了《许三观卖血记》。

“没钱啊。”

检测结果出来,王雪娇带来的五十份血样里,有四例乙肝,三例艾滋,也挺吓人的了。

这事拖不得,王雪娇联系曾局长,问他这事应该往哪里汇报。

虽然卫生与警方不是一个系统,不过“血头”的存在,一直都是治安隐患,既然王雪娇愿意揽这事,也没什么不好。

曾局长给出一个教授的名字,那是流行病学的首席专家。

王雪娇自己出钱,请韩帆的战友之一带着血样进京,去预防医学科学院,把血样亲手交给教授。

教授对检测结果大为震惊,直接汇报至卫生部。

不仅是王雪娇送来的那五十份血样,同期某中部大省有几个城市,也接到了类似事件汇报。

野血站没有做人员登记,王雪娇便一个个打听当天有谁去过血站,确定人之后,再通过从口音和习惯推测出,那五十份血样的提供者中,有不少也是来自那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