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第2/2页)

队伍停在雪地里,咳嗽声比前两日少了,赵广从清点完人数后,命人架釜熬药,自己回去跟梨花复命,“今个儿没有人离世,我让人熬点药给病重的人服下...”

桑树村的老村长仍在白三郎后背上,他头上盖着草,整个人都缩在褥子里。

听了赵广从的话,他沙哑着声喊,“赵家二郎,能给我半口药吗?”

“你又没咳嗽...”赵广从下意识说了句,说完看到气喘吁吁跑来的黄四郎,不自在地说,“你阿耶没病,他这是心理作祟...”

黄四郎点头,阔步走向白三郎,伸手在老村长背后轻轻拍了拍,安慰道,“李大夫医术高明,他说你没病就没病,阿耶,你别胡思乱想。”

大夫说他爹忧思成疾,操劳过度,普通药并无什么用处。

他知道阿耶的病因何而起,不知道如何能让他好受点。

“阿耶,马上就能看到赵家老村长了。”黄四郎说些老人家在意的事,“老村长要是看到你,肯定高兴,要知道你去过梁州,会更加佩服你。”

“是吗?”干枯的茅草下,老村长不太确定的声音响起。

黄四郎立即道,“是啊,老村长没去过梁州呢。”

以前几个村长聚一块就爱吹牛,吹自己种的庄稼如何好,吹自己家的鸡下蛋如何勤奋,吹自己儿子如何争气,去梁州这种事太适合吹嘘了。

厚褥子里传出两声笑,伴着老人家沾沾自喜的声音传来,“这块我比他厉害,他这辈子没出过戎州呢。”

听到’戎州‘,黄四郎不安地瞄了眼梨花,见她目光平静,不像生气的样子才回了句,“谁说不是呢?”

赵广从想为自家四叔说两句公道话。

之所以没走出戎州是益州坏事的缘故,而且若非为了留在山里种地养活更多人,四叔要去荆州和益州的话没人拦得住。

想到桑树村经历大劫,到底没有反驳。

“四爷爷喜欢新鲜事,老村长你多和他说说梁州的事,他喜欢听。”梨花眉眼弯弯地接过话,“他现在沉迷木工活,老村长你要是感兴趣的话可以跟他学,日后新房建成了,不用找人打家具啥的。”

这话换来半晌的沉默。

就在黄四郎以为他爹不会作声时,他爹开口了,“赵老四竟有这门手艺?”

“和山里人学的。”

“他身子骨怎么样?”

“还算硬朗,就是闲不住,整天都得找点事忙。”

“嗐,还是他有福。”桑树村的老村长心情复杂地感慨,“我就是想忙也忙不起来。”

在山里的这三年,全靠打猎和挖野菜过活,夏秋两季还好,冬季极为难熬,要不是为了儿子,他早不想活了,赵老四不仅有地种,还有木工做,比他强太多了。

不等他生出自卑,听小姑娘脆生脆气道,“那是以前,到地下河就不一样了,有老村长你忙得。”

“是吗?”桑树村的老村长忽然有些好奇,“我还能做什么?”

“做木工啊,搬家搬得急,家具那些没有搬出来,你是长辈,不用出去巡逻,但要给四爷爷打下手,帮着打些日常要用的家具...”

黄四郎登时明白了梨花的用意,附和道,“阿耶,听三娘子的安排吧。”

火已经生起来了,进山的日子,人们煮饭熬药用的全是雪水,省了找水的麻烦。

药熬好后,刘大不知怎么弄到半竹筒,端来给黄四郎,“黄叔身体不好,快给他喝了吧。”

黄四郎皱眉,低低道,“我阿耶没病。”

老人家那是心病,吃药没用的。

他知道刘大是好心,道谢后小声说,“你喝吧。”

好不容易弄到药,还回去太可惜了,不如自己喝了,黄四郎不认为自己的想法错了,谁知刘大沉了脸,不满质问他,“我是不是哪儿得罪你了?”

黄四郎震惊,“怎么会?”

他们是共患难的人,哪儿有得罪之说?

“我看你对我不像以前热络了。”刘大埋怨。

黄四郎哑然。

不是他刻意疏远刘大,而是他爹让白三郎背着,休息时他就要过来陪他爹说话,没法向以前跟他们聊天,不止刘大,就是张家人他都没空钻一起捉兔子啥的了。

他解释,“我阿耶身边离不得人。”

“可有要我帮忙的地方?”刘大虚起眼,偷偷瞅向旁边的白三郎。

他一直以为白三郎是二东家的人,直到他提出帮忙背老村长,刘大这才知道他是三娘子的人。

因为没有三娘子点头,二东家不可能插手黄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