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秋高气爽,草木渐黄,在十里外的官道旁,梨花遇到了挑着担子往回走的赵大壮他们。

少不得把东高村的事又说了一遍,让他们备好逃生的竹筏。

赵大壮满头大汗,将担子搁在路边,往地上一坐,边抹汗边干着嗓子道,“竹筏的事我会安排,你别担心...”

他取下腰间的水囊,仰头大口大口灌水,继续道,“今年粮食丰收,回村我就让人舂米,尽量赶在入冬前把粮食运过去...”

不止粮食,族里的鸡鸭兔也要挪过去。

还有生火的柴,取暖的炭,煮饭的釜和鑊。

接下来还有得忙。

他问梨花,“要派人去北边山里盯着吗?”

家业太大,如果等益州军攻到近前才逃就晚了。

梨花道,“我叫罗大去。”

罗大威猛,又擅奔跑,盯梢传消息确实最合适,

赵大壮道,“我记得他们喜肉,可要杀些兔子送去?”

“不用。”

叔侄两坐在路边的树下,仔细商量迁村的事。

“咱们几个村的人多,到地下河后,我们住上河,东高村和新益村的普通村民住中间,染嗜血症的住下河,如何?”

“堂伯你安排就是。”

赵大壮又说了牲畜的处置。

鸡鸭兔不杀完,留几十只去地下河养,今年谷壳多,够鸡鸭兔吃了。

牛和马能载货,全养着。

柴和炭火的话多留些在村里,因为地下河潮湿,弄太多过去受潮也没法用。

梨花认真听着,说道,“局势复杂,堂伯你们外出记得多留意四周,一有不对劲就跑。”

“堂伯知道的。”

这时,从晒场装了粮的其他人也过来了,知道不久有战事,嘴里骂一通,不甘心道,“三娘,咱们上万人仍打不赢他们吗?”

实在受够逃难的日子了。

其他人齐齐望着梨花,眼里满是希冀。

梨花想了想,“即使要打,也要藏起来仔细谋划才行,咱们死了不打紧,不能让山里的孕妇孩子受我们连累。”

众人明白这个道理,叹息一声,想杀敌的心劲儿瞬时泄了个干净。

“罢了,能藏就藏吧,大不了重新找块地安家。”

以嗜血者的阴狠,山里的房子多半留不住了,石门处的吊篮,小溪上的木桥估计也会被毁。

“三娘,我们之后还回谷里安家吗?”

山谷里住久了,不想去其他地方了。

梨花道,“回,赵家的祖坟在谷里呢。”

是啊,差点忘记赵家的祖坟已经迁到了谷里,真要走的话,不可能不迁坟。

梨花想早点到新益村,因为并没逗留太久,分别时,听到族人唉声叹气感慨,“哎,咱不过想活下去,怎么就这么难呢?”

刚说完,立即有人安慰,“难就难吧,能活就好,麻溜点,这趟回去就不来了。”

梨花牵走了一头牛,累了就坐着牛赶路,不累就走路,这样披星戴月走了数日,到新益村时,村民们已经拿着刀收二次稻了。

稻穗金黄,村民们站在里边,像驱赶鸟雀的稻草人,分外惹眼。

稻田尽头的河面上,带草篷的竹筏飘在上面,在夕阳下显得安静而美好。

“四爷爷,我回来咯。”她扯着嗓子喊一声,周围忙碌的人立即抬起了头,回应道,“十九娘回来啦,老族长划船去竹溪县了,天黑才回呢。”

“四爷爷造出船了?”

“是啊。”

梨花怀里抱着草,边走边喂牛吃,不禁高呼,“四爷爷真厉害啊。”

“是啊。”

村民们高兴的附和声,手里的动作越来越快,“运气好还能网到鱼哦。”

虽然船不大,但很结实,竣工那日,十几个汉子站上去船都没沉,村民们朝梨花道,“十九娘先回去休息,老族长回来我们叫你。”

“好吶。”

梨花顺了顺牛背,快速的进了村。

村里到处是茅草,围墙上也覆着厚厚的一层。

从外面拖着柴棍回来的孩子们欢天喜地的给梨花指墙上的草,“这些草是我们割回来的,先生说天冷了铺地上睡觉暖和。”

“先生说得对。”

“十九娘,你怕不怕冷?怕的话等茅草晒干了我把我的那份给你。”

梨花眉眼弯弯,“我怕冷,但我有茅草用。”

“哦,隋婶给你备了。”

“是啊。”

和他们说着话往里走,隋氏和李解不在家,院门锁着,梨花问孩子,“知道先生去哪儿了吗?”

“云岭村。”

“他去云岭村做什么?”

“鲁五郎请先生修围墙,说咱们村的围墙鬼气森森的,想把云岭村的围墙修成这样。”

想到鲁小五爱不释手的那几颗头骨,梨花心里跟明镜似的,又问,“先生晚上回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