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第2/3页)
老太太的病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为此,她阿耶都不念叨着下山了。
老实在山谷陪阿奶。
老村长停了动作,就在梨花以为他没什么要说了想走时,老村长叹道,“和她说,有了船先给她坐!”
人老了,说没就没了。
如果心里有个念头的话,应该能活久一点。
脑海里浮出老伴儿乐呵呵的脸,他及时拉回思绪,催门口的梨花,“趁日头不晒快走吧,我有李解照顾,没事的。”
船没造出来前,他不会回族里的。
这话他没跟任何说,但梨花看出来了,百感交集道,“那四爷爷,我走了啊。”
老村长全神贯注的丈量尺寸,似乎并未听到。
梨花独自回的山里,穿过隐山村南面的陷阱,走过幽深的荆棘林,在白雾萦绕的清晨进了村。
村里的哨楼经过翻新,愈发隐秘了。
楼上的村民看到梨花喜笑颜开,“荆棘林晃动我就猜到是十九娘你回来了。”
梨花挑着箩筐,眉眼蒙着白雾,视物有些模糊,看不清哨楼上的人长什么样子。
但归家的喜悦难掩,笑眯眯问道,“怎么猜到的?”
“南面的陷阱重新布置过,你族兄弟们都栽了跟头,当时赵村长就说只有你能顺利通过...”
大家深信不疑。
是故看到有人闯入时没有大喊大叫。
他下去帮梨花挑担子,顺势问起新益村的情况,梨花道,“今年收成好,村民们过冬应该不成问题了,山里收成怎么样?”
“我们村的收成比去年差,好在去山下开了荒,算下来粮食比去年多了几十石,能吃到明年秋。”
今年粮食多,村里的意思是囤点粮,以防将来发生天灾。
他道,“谷里的话粮食比我们多一些。”
赵家人多,又是最先下山开荒的,收成再差都比他们强。
最近更是天天都有运粮食的车回来。
不过,他们并不羡慕。
赵家的粮食多,养的人也多,峡谷,东高村,新益村,全靠赵家的粮食才能活命。
想着,他问梨花,“怎么没看到老村长?”
“他要造船,抽不开身。”
“新益村真要开水运?”
山里人开出来的田地离新益村不远,赵家给老村长送东西时,村里人跟着去了,知道新益村在着手造船的事。
说话间,他夺过了梨花肩头的扁担,自己挑着往里走。
梨花跟在他身后,边看村子的变化边道,“是啊,有了船,村民便能以捕鱼为生。”
鱼能饱腹,这的确是个法子。
“船造出来了吗?”
“没呢。”
经过一块地,梨花指着地里的嫩苗问,“这是什么?”
“菘菜苗,前几天撒的种...”
“这个时节就种菘菜了吗?”
“地闲着也是闲着...”
他们村的地少,是以没有休耕的说法,倒不是不爱惜土地,而是实在太穷了,只能多施肥,多种地。
他道,“菘菜熟了先摘给十九娘你吃!”
梨花只是随口一问,并没其他意思,笑道,“你们留着吃,我家有呢。”
她家院子里弄了膝盖高的松土,老太太在里面种了草药菜蔬,所以她家不缺菜吃。
“谷里还没人家种菘菜呢。”
赵村长讲究,丰收后的田地要全部施两遍肥才种其他的,离撒菘菜种估计还有十天半个月呢。
梨花道,“那到时我要在,我拧一窝尝尝。”
“到时我给你送来!”
到石门前男子放下担子走了,梨花喊他,“我拿了几罐药回来,每个村一罐,你和村长说一声,叫他来拿。”
公中的东西只能村长出面。
“好吶。”
最近守石门的是赵广安,倒不是他偷懒,故意捡这轻松的活,而是老太太想孙女了,每天吃过早饭就来这儿守着。
赵广安怕她磕着绊着,便厚着脸皮讨了守门的活计。
这些天去山下收粮食的人都从峡谷那边的石路回来,压根没他的事,他就只能来这儿睡觉。
当山上住着的人家喊梨花回来了时,他还迷迷糊糊做着美梦了。
直到感觉有人踹他,他才睁开了眼。
老太太拽着他衣领,奋力往石门拖,“三娘回来了,快开门。”
“真的?”他一个翻身坐起,喜出望外的看向石门,“三娘...”
要不是老太太病了,他就随梨花去南陵了,南陵虽然沦为了荒城,但百姓没来得及带走的东西肯定多,也不知梨花她们带了什么回来。
门一开,他便迫不及待的问,“南陵有岭南人吗?城里的东西多不?你们带了啥回来?”
猝不及防的询问给梨花问懵了。
也是没料到守门的会是她阿耶,以致没立刻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