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第2/2页)

家里还有几把蒲扇,想着他刚喝了热水,隋氏挑了把最大的蒲扇给他。

汤九接过手,左右摇起来,“十九娘觉得如何?”

“行,你找赵大匠做张木板,将公法写下后放在显眼处供村民们讨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合寙安宁,公法志在必得。

送走汤九,她准备回屋睡了,却见收碗的隋氏忽然激动地跑了出去,“汤九郎,扇子没还我呢。”

“我借来用用。”汤九的声音从黑暗飘来。

跑到门口的隋氏气得跺脚,“弄坏了你赔!”

见梨花还在院里站着,抱怨道,“别看汤九读过书,可爱占人便宜了,十九娘去益州后,他见天过来打秋风...”

梨花不曾听闻还有这事,“他家这么穷?”

李解摇头,“他想给收我为学生,跟着他继续读书。”

这是好事,但看李解神色,梨花了然,“你没应?”

“没有 ,因为我觉得他想踩着我往上爬...”

“......”

不至于吧?

就这么大点地,汤九还想搞争权夺势那套不成?她问,“为何这么说?”

“他先是装弱博你同情,然后又卖穷,想方设法将董大他们送过来,知道我读过书,又费尽心思跟我套近乎,我若认他做先生,一辈子都要被他压一头,他不是拿我当垫脚石是什么?”

“......”

逻辑通顺,竟让梨花找不着话反驳,只道,“多读点书总是好的。”

“偏偏他没有书!”

好吧,汤九或许真的有所图谋,梨花不由得道,“那你觉得他说的公法怎么样?”

李解直言不讳,“符合他想讨好你的性子。”

梨花拿回他手里的蒲扇往屋里走,“既是公法,总得问一问村民们,看他们还有没有在意的...”

可能主事时还小,除了生死攸关的大事梨花自己拍板,其他事都会找人商量。

集思广益不是坏事。

进屋前,她去看了下赵广安,见他仍睡着就没叫他。

翌日,她开门出去,隋氏说赵广安一宿未睡,天亮那会打井水洗了个脸,然后又回屋去了。

梨花朝赵广安屋子喊,“阿耶,吃早饭了。”

“马上。”赵广安拉开门,整个人像药罐里泡过似的,浑身透着苦药味儿,他对梨花说,“米糊糊容易馊,咱将搓圆的药丸晒干怎么样?”

他给梨花举例,“像晒菽乳饼那样。”

菽乳软嫩易馊,可放在太阳下晒干水分就能存放许久。

青葵县出来,全族就是靠晒干的菽乳饼裹腹的。

昨晚打盹被饿醒了,翻箱倒柜找吃食,最后在枕头底下摸到块菽乳饼,晒干的菽乳饼硬得跟石头似的,搁个三五月都不会坏。

那一瞬,他脑子灵光一闪,就有了晒药丸的想法。

看他眼里熬出了血丝,梨花自然支持,“可以啊,成功的话,往后就不用推一大车药材出门了。”

“那我把药丸拿到院里晒着...”他高兴地退回屋,喊隋氏,“家里有闲置的簸箕吗?放院里,我要用。”

“有的有的...”隋氏回,“这就给你拿去。”

四碗药丸,赵广安边往簸箕倒边给梨花区分是哪几种,梨花听着,顺道说起公法的内容来。

赵广安摊开药丸,哈欠连天的说,“交战无令不得退这条的惩罚是不是太重了。”

打不赢还不许人跑吗?

梨花明白他的言外之意,认真道,“打不赢自然有人下令跑。”

“下令的人死了呢?”赵广安瓮声瓮气的问。

梨花噎住,“这点倒是没想到。”

赵广安一脸我就知道是这样的表情,“那这条去掉?”

“容我想想。”

树下摆饭的隋氏忍不住插嘴,“发号施令的人都死了,大家伙肯定得跑啊,十九娘可以提前制定好路线,让逃跑的人到那儿汇合,休养生息后再战。”

这样就不用问责谁了。

梨花觉得有理,“就按隋婶说得办。”

赵广安瞪隋氏,反驳道,“如果有那懦弱的为避战杀了下令的怎么办?”

“杀自己人的肯定不能留啊。”

“他杀人时没人看见怎么办?”

没证据就棘手了,隋氏摇摇头,答不上来了。

梨花洗了手落座,沉思道,“待会问问罗大,他或许有应对的法子。”

罗大操练村民去了,梨花出门时遇到他回来,将饭前的讨论说与他听。

他笑起来,“十九娘可想打仗?”

梨花回,“不想。”

“既如此,三东家的担忧不会发生。”

国主不好战,那打仗要么是有必胜的把握,要么是敌军压境,众人走投无路只能迎战。

无论哪种情况,大家的武器都不会对准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