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第2/4页)
两侧石壁滴答滴答的滴着水,往里几十米,地势渐渐拔高,位置也开阔起来。
不仅如此,四周还堆满了木头和草。
草是起火用的,木头则是长长的一段,上面有人凿出的凹凸。
闻五心情复杂,“村民们想造船。”
那些凹凸估计就是做卯榫用的了。
青葵县的内城河不宽,城里没船,因此梨花没见过船,她问闻五,“用这些木头就能造成船?”
“怕是不能。”罗大在军营待的时间久,见识也多些,“这些只能做木筏。”
这是梨花想做的,她早就想好了,挖了山里的粮食就砍些竹子做竹筏。
“这些木头够吗?”
“不知道。”罗大也不懂怎么做木筏,商量道,“要不找村民问问?”
村长不曾说过暗道有木头可做木筏之事,梨花想了想,让罗四和罗大走一趟。
能弄到图纸最好,不能的话,只能劳烦村民帮忙了。
目前的局势,务必要把粮食运走的。
奈何天不遂人愿,罗大他们回来说村里已经空了,往北没能追到人。
暗道已经燃上了火堆,所有人都坐在火前烤自己的衣衫。
罗四脸色不好,“十九娘,我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村里已经有了逃生的竹筏,造木筏又是为何?
而且兄长的速度何其快,竟没能找到村民们的踪影,难不成他们想岔了?村民们所谓的报仇不是北上而是南下?
村子四面环山,南北皆有益州兵把守,村民们自知不是北边对手,因此只想杀了南边益州兵泄愤?
他道,“村民们怕是凶多吉少。”
南边山里的益州兵喂养难民多日,如今将他们放出来,怕是会杀个片甲不留。
梨花有些后悔,“我该多劝劝村长的。”
当时见村长宁死也要报仇,心意强烈,不忍违背他的志向才没有多劝。
现在想想,蚍蜉撼树,到底不值得。
罗四脱了身上的盔甲,挨着闻五坐下,“十九娘莫自责,于他们而言,或许死生无憾了吧。”
罗大没他那么多感慨,坦诚道,“有朝一日,我也希望自己能那般死去。”
清醒的拿起武器,报复迫害自己的敌人。
“谁说不是呢?”有人附和,“死也要啃对方一块肉,叫他们知道咱老百姓没那么好欺负!”
他们是鱼肉,也是刀俎!
“十九娘,咱还往北去吗?”有人问。
他们这趟是为找人,眼下人还没找到呢。
梨花没有作声,初到益州就经历了这么多事,再往北不知会面临什么。
想到斧头说的话,她道,“官府已进村统计各村民的家人亲戚,估计是为培养嗜血者做准备,我们想找人,就得尽快。”
拖下去,益州拿她们训练嗜血者的作战能力怎么办?
想着,她看向那堆木头,“咱得想法子把木筏做出来。”
原路走出益州是不行了,为今之计,只有走水路。
卯榫结构的木筏即使结实罗大他们也不敢上,他们重,木筏沉了怎么办?
思来想去,决定多砍些竹子,上下将木头绑在中间,多绑两层绝对能浮在水面上。
于是,顾不得雨停罗大就带着人出去砍竹子了,村民们进山,免不了跟益州兵撞上,杀了人,益州兵肯定会回去邀功领赏,是以村里暂时不会有人来了。
绿竹晒后更轻,梨花让他们先别忙着做竹筏,雨停后,她让罗大进山打探一下,还要再进山。
她也不瞒着了,说,“益州兵的军粮藏在山里,我们偷出来带回戎州去。”
对此没人怀疑真假。
天下几州,除了岭南人以人做军粮,其他都是普通人,离不开粮食。
那些粮食能养活许多人,包括云州来的百姓。
粮食挖出来时,罗大惊得说不出话。
生平以来,从未见过这么多粮。
便是闻五都震惊了,“这是益州的军粮?”
那当初军营为何克扣他们的粮?盔甲也滥竽充数?
他抓起半把米放进嘴里,只听咯嘣咯嘣的响。
“是真的米!”
虽然颜色发黄,但没有掺假。
“十九娘如何知道的?”不怪闻五会问,当时狂风大雨,他们一路奔波于此,疲惫不堪,根本没想到附近藏有粮食。
梨花故意卖关子,“你说呢?”
闻五哪儿说得上来,地下不仅有粮食,还有奇珍异宝,局势紧迫,他们只要粮。
背篓和箩筐是村里拿的,一人挑一副担子背个箩筐,精神抖擞的下山。
能者多劳,罗大他们动作快,来回跑了六七趟。
最后一趟回来,罗大脸色有些冷峻,“回来时我在山里溜达了一圈,并未发现搏斗厮杀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