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第2/3页)

赵广安惊讶的跑过去,伸手捏了一下,“吃啥了呀。”

赵铁牛骄傲的绷紧手臂,“肉呗,年后野猪泛滥,我们顿顿吃肉,羡慕不?”

赵广安老实点头,随即又问,“野猪能吃不?”

“咋不能吃?”赵铁牛大着嗓门道,“只恨自己没有两张嘴,你不知道,我们吃猪肉都吃得快吐了,先是炖汤,汤喝腻了就吃烤肉,烤肉吃腻了就换个法子弄...”

赵广安没出息的流口水,“这日子也太好了吧。”

“谁说不是呢?实在吃不动送人,待镇上的人也吃腻了就送去隔壁卖...”赵铁牛滔滔不绝道,“卖了不少梁州钱币呢。”

他伸手从怀里摸出几个圆形铜板,“梁州称国后,旧钱币不流通了,流通的是这种新币...”

他给梨花,“三娘你看看你认识不?”

旧币上印着国号,梁州如今是梁国,国号上启,上面印的也是上启两个字,梨花说,“上启。”

“百姓们大多不识字,也不知梁州官府整这些无脑巴什的干啥...”赵铁牛嗤鼻,“真有这工夫,不如减免赋税徭役让百姓过得好点。”

“铁牛叔去梁州了?”

这事瞒不住,赵铁牛也没想瞒,“去过几次,梁州动乱是石家人平息的,石家人称帝后,百姓日子不见好,赋税徭役反而更重了,为此,好些百姓出逃,扰得安福镇的人不安宁,知道我们要来戎州,连夜收拾包袱跟我们回来了。”

梨花敛目,“是我想的那个石吗?”

赵铁牛明白她的意思,说道,“之前来山里的石老爷就是石家人,不过他是旁支的,石家灭了前梁州节度使后,内里发生了争斗,没人管石老爷的死活。”

想到石进的死,到梁州后,他没少打听石家的事。

“没想到石老爷用的本名。”

梨花也有些意外,不过石进死在了荆州,哪怕石家人找他也找不到戎州来,梨花把铜板递回去,望着远处埋头苦干的人们道,“她们知道咱的身份了吗?”

“来的路上我同他们说了。”赵铁牛邀功,“铁牛叔厉害不?”

要知道,这些人都是自愿随他进山的。

梨花竖起大拇指,“厉害。”

先来的刘娘子她们已经习惯峡谷的生活了,看到梨花来,兴奋的站在旁边等梨花问话。

梨花还要去趟东高村,没空与她们寒暄,只道,“刘娘子,你们将庄子打理得很好,我同堂伯说了,过几日送批武器过来给你们防身用...”

有武器就能吓退难民,不仅如此,梨花肯给她们武器就表示她彻底将她们当成自己人了。

刘娘子喜出望外,“谢过十九娘。”

“你们忙吧。”梨花说,“我还得出去趟。”

赵铁牛脚边还杵着锄头,闻言,精神一振,“我也去,三娘,我跟着保护你。”

“你走了她们会不会不习惯?”她指地里的人。

“同她们说声便是。”说着,他昂起头,“罚四,进屋给我收拾两身衣服,我和三娘出去一趟。”

所有人直起腰看他,他高喊道,“你们继续开荒,若有不懂的问赵申,他会帮助你们的。”

“你下山干什么?”罚四大声问。

赵铁牛想也不想的说,“不知道,三娘让我干啥我就干啥。”

罚三在荆州受了重伤,修养数月才恢复过来,然而落得个不能干重活的毛病,罚四回来后本想和兄长住的,但望乡村受地势影响,附近耕地并不多,来过峡谷一次后,他想在这儿建两间屋把兄长接过来。

赵大壮已经答应了,只待屋子建成,他和兄长就有家了。

抱着衣服过来时,他朝梨花行礼,问赵铁牛,“你什么时候回来?”

“我哪儿知道。”赵铁牛看盔甲也带上了,满意的说,“你老实干活,答应你的事不会反悔的。”

罚四不好意思,却也没解释。

赵铁牛拿过行李,跟梨花道,“走吧。”

山里给东高村备了些粮食和肉,梨花先去东高村。

和年前的荒凉不同,东高村的地都开出来种上了庄稼,春日嫩绿的秧苗绿油油的,里面还有鱼游来游去。

赵青山在田里除草,看到浩浩荡荡的一群人,笑得眼睛都没了,“他们说山里来了人我就猜是三娘你,益州的百姓都安顿好了?”

“好了,村里怎么样?”

赵青山靠近村的两个草篷,“荆州来的难民都在那儿。”

他走到田埂上来,余光斜过赵铁牛,没认出来,继续道,“上个月,村里来了益州兵,想再拜托你帮忙安置批百姓,我说你不在,他很失望来着,让你回来去趟益州城...”

自打染了瘟疫他就豁出去了,如今威猛得很。

就在前天,两个难民不满村里规矩要硬冲,他直接把人给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