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第2/2页)
那儿干干净净的,并不像阿弟说的那样有什么棺材,她质问梨花,“你是不是给我阿弟下毒了。”
梨花察觉到她的眼神落在自己额头,没有否认,“你说呢?”
“果然如此。”赵文茵觉得她没否认就是默认,喊赵广昌,“阿耶,三娘承认给阿弟下毒了。”
赵广昌坐在火堆前,折了一截炭在纸上写写画画,敷衍的应道,“好。”
他知道儿子变了许多,再不是那个笑着要自己抱的男娃了,他成熟懂事,知道帮阿娘干活,怕他挨饿,偷偷烤了肉给他吃,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他心疼儿子变化大,却也为之感到欣慰。
赵文茵嚷嚷起来就没完没了,赵广昌没斥责她,而是耐心的回应着。
“啊”“哦”“好”翻来覆去就这三个字,给赵文茵气得眼歪嘴斜的。
梨花倒是没搭理她,等赵广昌画好图她就让李解多誊几份,然后拿了铁炉子装满雪架在火上烧。
赵广昌略微拘谨,良久才想到扯一只鸡腿给梨花,“二娘知道错了,你回去的话能否带她去望乡村。”
赵文茵踹雪撒气,“我不走。”
阿娘天天埋怨她不懂事,阿弟又偏袒梨花,她才不回去看她们的脸色呢,“阿耶,我跟着你哪儿也不去。”
阿耶孤零零的,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遇到危险更是连呼救的人都找不到,赵文茵抱住赵广昌胳膊撒娇。
赵广昌叹气,“跟着我有什么好?”
他要打探岭南人的行踪,连个固定的住所都没有,天天风餐露宿的,小姑娘哪儿受得了?他还记得女儿刚来的那几日,睡着都在喊痛。
脚底痛,膝盖痛,哪儿都痛。
他煮草药水给她泡脚,泡了好多天疼痛都没得到缓解。
赵文茵不依,“我就不回去。”
梨花道,“大伯就别撵她了,否则她要回去了一个不如意偷跑出来更麻烦。”
以赵文茵的脾气,还真能做出这种事,赵广昌无奈,问老太太的身体怎么样。
梨花瞟赵文茵,“上次差点被吓出病来,后来慢慢调养回来了。”
知道是女儿干的,赵广昌有点心虚,“那就好,你大兄呢?”
“叶家人待他好,瞧着要比夏天的时候胖。”赵书砚是叶家上门女婿,叶父宝贝得很,除了外面的活,赵书砚什么都不用做,她说,“近日得闲,他跟多田堂兄他们在山里打猎。”
“那就好。”赵广昌对长子是有愧的,他害死了十六郎,他怕族里人将其发泄在长子身上,所以从来不敢在人前提起长子,“你大嫂是不是要生了?”
“年后吧。”
要是没有发生那些事,年后他会抱着孙子跟族里人炫耀,而现在怕是不成了,他说,“孩子的小名想好了吗?”
“不知道。”梨花没有问过这事,但以叶家对孩子的看重,名字怕是已经想好了。
“孩子出世后,你能不能跟我说一声,我到底是他阿翁,虽没法抱抱他,却想也表示番心意。”
“行啊。”
冲赵广昌在戎州的表现,梨花没理由不答应,倒是赵文茵撅嘴不满,“阿耶你多想想你自己吧,这雪要到明年开春才化,总不能一直住雪地里吧?”
“那你还不回村?”赵广昌摸摸女儿的头,“你娘嘴上凶你两句而已,你顺着她就是了,闹什么脾气啊。”
他没有照顾好妻子,导致最小的孩子胎死腹中,妻子为此性情大变情有可原,她说,“你娘心里难过,你就别和她怄气了。”
赵文茵不耐烦聊元氏,气呼呼的背过身去。
赵广昌忍不住叹气,偏头跟梨花说,“你大伯母那边就麻烦你费心了。”
元氏和赵漾在望乡村没起过幺蛾子,没什么好费心的,梨花点了点头,聊起其他事。
赵广昌不敢偷懒,往东一趟后就会往西,除了青葵县,其他县里他都去过,和梨花说,“岭南人好像全消失了,西南边的山里有活人的痕迹,不过好像是戎州人。”
“戎州人?”
“他们野人打扮,住在树上,我怕他们发现我,没敢靠太近,但听他们说话的口音,的确是戎州人。”
“大概有多少人?”
“四十五吧,多余的树枝剔得干干净净的,地上的树叶却堆得厚厚的,我怕是陷阱,没敢走过去...”赵广昌给梨花指具体位置,“等我搭个草篷安顿好你堂姐就再去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