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第2/3页)
老太太虚惊一场后,小吴氏就把灶房的事揽了过去,听到小姑娘清亮的呐喊,她扯着嗓门回,“知道了,马上煮肉。”
灶房后边多了四间库房,两间库房堆着粮食,另外两间堆的则是族里的肉类,蛋类,以及药材。
小吴氏去找赵大壮拿钥匙,回来便看到大汗淋漓跑来的小姑娘,“堂婶子,三娘回来了。”
小吴氏忍俊不禁,“知道啦。”
“堂婶子,摊鸡蛋饼,三娘没吃过鸡蛋饼呢。”
“好。”
小吴氏应下,小姑娘立刻活蹦乱跳的跑了,灶房的人出来,“那要不要多淘点米?”
族里去戎州收了几十石稻谷,加上以前的,吃到明年绰绰有余了,小吴氏想了想,“三娘爱吃米饭,待会单独给她蒸一碗米饭吧,咱们还像往常那样吃。”
族里的粮食是清点过,每顿煮多少粮是定量的,梨花是族长,她的吃食要好点,其他人就不必了。
“那摊鸡蛋饼吗?”
“摊吧。”
鸡蛋饼是孩子们的最爱,小吴氏既然答应了就不好食言,她说,“再单独给三娘煮两个鸡蛋。”
知道灶房要煮肉,族里人收工就来灶房帮忙了,梨花先回家看老太太,见早先修缮茅屋时撑墙用的木头没了,院子铺了石板,靠竹篱笆的这侧摆了一排桶,桶里种着麦苗。
她问老太太,“谁弄的?”
“你叔伯他们。”老太太怀里抱个铁炉,牙齿掉得只剩几颗大牙,语气慢得很,“族里石板多,哪儿需要就往哪儿搬,你在外面没遇到危险吧?”
“没。”梨花上前扶老太太,感觉老太太的背似乎又驼了几分,因为自己都快到她额头了,她问,“阿奶过得好吗?”
“好。”老太太努力直起腰,笑容和蔼,“三娘好像又高了点。”
梨花点头,扶她进屋,“阿耶可常回来?”
“常回的。”老太太对儿子满意得不行,“天冷了,不适合种药材,他不打猎都待在家里的,刚刚还在呢,但你阿弟说峡谷那边出现了野猪的踪迹,他带着你堂兄他们捉野猪去了。”
“阿弟怎么样?”
“还行。”老太太对孙子的了解并不多,不过冲他凶邵氏的模样,老太太觉得孺子可教,“你阿弟随你阿耶,瞧着不大,却是个稳重的。”,
就是邵氏有点拎不清,前阵子村里修缮庙子,她偷偷去望乡村见元氏,还带了几块肉过去。
老太太就纳了闷了,元氏不是她爹不是她娘,她咋对元氏那么掏心掏肺呢。
想到孙女刚回来,老太太没提那些扫兴事,“他不爱待在家,要么去外面打猎,要么去牛棚放牛,你堂伯夸他将来有大出息呢。”
少有孩子这么乖巧懂事的,赵书墨算一个。
“我娘呢?”梨花问道。
老太太几不可察的撇了下嘴,“今个儿就不提她了吧,说你二伯,他带人去戎州弄盐到现在都没回来,你说他不会死在外面了吧?”
赵广从和她差不多同时离村的,梨花
蹙眉,“大伯那边可有什么消息回来?”
“不知道啊,你堂姐不是去了望乡村吗?母女两好像处不来,你大伯母经常打骂她,她性子倔,偷偷去戎州找你大伯去了,父女两过得是好是坏没人知道。”
“我找李解去趟戎州城。”梨花转身喊李解。
李解刚接了李莹和宁儿从外面回来,得知最近没有人去戎州城跟赵广昌接应,低头和理应说了几句话就往外面去了,老太太看他急急忙忙的,心里过意不去,“明个儿去也来得及啊,晚上族里吃肉,吃了肉再说。”
“我很快就回来的。”
老太太嗔梨花,“你说句话啊。”
“咱给他留几块肉就行。”梨花喊李莹,“阿莹最近忙什么?”
“看鸭子...”李莹蹦蹦跳跳的跑进门,“鸭子多了老打架,必须得由人看着,三娘,我阿兄这趟出门多久才回来啊?”
“明天就回了。”
李莹也长了个儿,衣服有点小了,她回屋找了几身自己不能穿的给她,李莹直甩头,“我衣服能穿呢。”
阿兄说了不能给三娘添麻烦的。
“很快就不能穿了。”梨花把衣服塞给她,“拿着吧,我长得快,好些衣服都不能穿了。”
这点老太太是知道的,之前梨花的衣服短了小了,还是她给缝的,劝李莹,“三娘给你你就拿着。”
“谢谢三娘子。”李莹看着衣服,“我叫赵奶奶教我针线活,我给三娘子做衣服。”
“好啊。”梨花又去问宁儿,宁儿笑得一派天真无邪,“我也给三娘你做衣服。”
她和李莹形影不离,时间长了,族里人都当她是稚子,对她颇为照顾,梨花亦如此,“好啊,小心别伤着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