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第2/3页)

那群人竟然明目张胆的在山脚生火,不怕他们巡逻到此处吗?

李解看出他的心思,朝边上小路走去,边走边说,“他们定是观察过村里怎么巡逻的,笃定你们不会来这儿。”

事实这儿离村子有二三十米,赵青山他们的确不会巡逻到这儿来。

“那怎么办?”赵青山跟上李解的步伐,“他们溜进村怎么办?”

他们围着茅屋巡逻,巡逻到南面时根本看不到北面的情况,那些人要是钻空子跑进村抓了妇孺威胁他们 ,他们该怎么办?

李解说,“今晚得换种方式巡逻了。”

为确保能及时接应巡逻的人,他让赵青山重新召集了四十人,每十人一组,每组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顺着茅屋巡逻。

因村里男子不多,增加的几十人有妇人。

怕大家贪生怕死,赵青山放了狠话,谁要退缩就打断她的腿扔进山里去。

他不喜欢益州人,哪怕闻五他们帮过族里也没能让他全心全意信任他们,因为益州逼他们进山,还殴打驱赶戎州人,尽管他没有遭遇那些非人的折磨,然而就是莫名的厌恶憎恨益州人。

便是隐山村的人,他心里也是顾忌居多的。

窦娘子的丈夫从军去了,不会和他们站同一个阵营的,将来益州容不下他们,窦家也会拔刀相向的。

好几次他都想和赵大壮聊聊这件事,又怕引起村与村之间的隔阂,所以一直憋在心里不曾与人说过。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去年,族里人私下没少背着明夏胡几家说这话,可现在族里人好像忘了,跟那些人相处得极好。

再三警告村民后,他去找梨花说夜间的安排。

梨花在清点粮食,多了几十张嘴吃饭,还得回谷弄些粮食回来,听了他的话补充道,“乱起来那些人肯定会拼命,所以得把孩子们保护好。”

“倒是忘了,待会我就让她们把孩子抱到村口的茅屋来。”赵青山低头看了眼袋子里的粮,还有话想说。

梨花扬眉,“堂伯还有事?”

“三娘,咱养这么多俘虏,他们叛变怎么办?”赵青山没什么野心,就想守着几亩地老老实实过日子,往日族里有事,赵大壮吩咐下来他们照做就行。

现在要他管益州人,他总觉得会出事。

梨花说,“不听话的就杀了,听话的绑了手脚,堂伯要是担心,就找村民盯着他们。”

“村民跟他们合谋呢?”

梨花停下动作,抬头看他,“堂伯可是发现了什么?”

“没。”赵青山眉头拧成了川字,到底没忍住把心里话说了出来,“就觉得他们不会真心为咱办事。”

“堂伯为什么这么说?”

“她们始终是益州人...”赵青山说,“他们骨子里瞧不起咱戎州人。”

梨花说的官话,身份没有遭人怀疑,他的口音重,雷大他们那天戳穿他是戎州人后,村民看他的眼神就有点不一样了,他和梨花说,“村里就我跟你二壮叔,应付不来怎么办?”

梨花没察觉到他的真实情绪,“过两日我回谷再叫些人来。”

“族里的事儿怎么办?”赵青山纠结起来。

梨花要他来东高村是有意提携,他如果办得不好,回去肯定要遭埋怨的,而且族里谁不是想方设法为梨花分忧啊,怎么到他这儿就困难重重呢?

思及此,他摆手,“罢了,我和你二壮叔两个人就够了。”

梨花和赵青山相处得不多,但不曾看到他这般矛盾颓唐的时候,不由得问,“堂伯是不是听了什么话?”

他说村民们瞧不起戎州人,莫不是村民私下鄙夷他被他知道了?

“没。”赵青山敛下情绪,“堂伯没读过书,不会什么大道理,但堂伯知道你做任何事都是为了族里好,冲这点堂伯就不会给你拖后腿的。”

“堂伯怎么可能拖后腿?”梨花夸他,“堂伯你性情耿直豪爽,有什么事从不藏着掖着,这点我阿奶都不如你呢。”

她说的是老太太祭拜遇到’菩萨显灵‘秘而不谈之事,赵青山好笑,“我哪能和你阿奶比,你阿奶做事可不瞻前顾后,不像我,老怕村民们有异心不服管教,想给你提个醒,又怕你多想...”

“我怎么会多想?堂伯你经验老道,有所担心也是怕我栽了跟头不是?”梨花不料他担心的是这个,宽慰道,“她们已卖身于我,暂时应该不会有异心的。”

赵青山竟忘了这点,“卖身契你可收好了?”

“收着呢。”

“那就好。”他的心终于落回肚子里,“那我让她们把家里的孩子抱过来。”

是夜,待茅屋四周亮起火把后,梨花随李解偷偷潜进了山,刚走几米,便看到一团烧得正旺的火堆,火堆前坐着数十人,有男有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