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第2/2页)
一旦有官府的人来,他们就解脱了。
因为他笃定小娘子别有用心。
于是,他警告大家,“不要再跟他们起争执了,好好哄着,待他们放松警惕咱们才能找到机会逃跑。”
许大郎发牢骚,“不是每次都是你朝他们甩脸色吗?”
村长明显不是好脾气的人,但凡谁做事慢就会打人。
“我会收敛的。”
茅厕外,赵青山跺脚催促起来,“还不赶紧出来干活?”
“来了来了。”
今天已经开始上梁了,许大郎他们是汉子,要去抬木头。
上梁时,许大郎突然跟赵青山说,“铁链太沉了,能否解了待会再锁上?”
铁链有锁,不用钥匙根本打不开,这是梨花在荆州弄回来的,没想到会用在戎州人身上,赵青山黑脸回绝,“没门。”
庞大娘的茅屋在最北边,是最先上梁的。
总共三间屋,屋前有个小院,屋顶铺好后,她就把全家的行李搬了进去。
遗憾的是没有床,暂时只能打地铺。
饶是这样,她也高兴不已,“小娘子,孩子们还小,跟着我睡,东边的屋留给小娘子你的啊。”
小娘子日理万机,不可能永远待在村里,但偶尔来巡视的话,总得有间屋歇息不是?庞大娘心思活络,“等两天清闲了我自己砍竹子搭张竹床给你。”
“不用。”梨花进屋转了转,跟庞大娘说,“冬天下雪的话,记得经常清扫屋屋顶的雪,谨防雪把屋顶压垮了。”
“老身晓得的。”庞大娘笑得见牙不见眼,“去年下大雪,庞家的草篷就遭雪压塌了,因此庞大娘现在已经有经验了。”
上梁很快,屋顶架子早就拼好了,抬上去铺上茅草就行了。
因此进程很快,到第三天,所有人都搬进了新家,将空置的草篷给了许大郎他们。
草篷四面通风,白天大家伙在地里干活不觉得冷,晚上就不行了,十个人被冻得瑟瑟发抖,忍不住央求梨花,“小娘子,这儿太冷了。”
“活该。”赵青山冷飕飕的说了句,没有半分同情,甚至跟梨花说,“小娘子,这些人表面温顺,实则还想着跑呢,你可别上了当。”
从早到晚,赵青山都盯着的,除了如厕。
奈何许大郎他们不知道,他站得远,但他安插了人听墙角,知道他们在谋划什么。
想抓梨花?想请路过的猎户进城通风报信?
冻死了不是活该是什么?
梨花睡在草篷外面的推车上,推车有遮风的棚子,冷风灌不进去,因此还算暖和。
她回赵青山的话道,“我心里有数的。”
有雷大他们的尸体威慑过路人,应该没人敢往这边来了,不过她决定明天去益州城瞧瞧。
东高村离益州城也就十几里,走小路的话更近,梨花和李解到城门时,守城官兵说,“最近去戎州城的好些人都没回来,你们可有发现什么异样?”
梨花故作懵懂,“好些人是多少?”
“四五十人吧,据回城的百姓说,他们在路边发现了死尸,怀疑是岭南人干的。”
“我和阿兄怎么没看到岭南人?”梨花戳着下巴,“他们会不会分赃不均杀了对方啊?”
“不是没有这个可能。”守城官兵望着荒凉的官道,神色凝重,“两日前,王都那边传来消息,要求益州种植的燕菜尽数运往王都,益州百姓可能领不到燕菜充饥了。”
没有食物,百姓们肯定要乱的。
梨花震惊,“怎么会这样?”
“不知道。”守城官兵想到梨花出城时带了好些稚子,不由得问起稚子的行踪。
梨花指了指山里,“在家里待着,天冷了,他们本就虚弱,要是吹风就惨了,所以我没让他们来,咋了?”
“虽然吃不上燕菜了,但衙门体恤百姓,凡家中有稚子的,可凭户籍牌去衙门领燕菜叶。”守城官兵说,“燕菜叶虽比不上燕菜,却也鲜嫩得很,你和你阿兄回家把他们也叫上吧。”
以为每家每户都能领燕菜,现在换成了有稚子的人家领燕菜叶。
梨花道,“阿兄,咱回家把其他人也叫来吧。”
她的目的是打探关于失踪百姓的情报,守城官兵既说了,今个儿就没必进城了,临走时,她还问了句,“失踪这么多人,衙门不管吗?”
“没法管。”守城官兵叹气,“南郊可能藏着岭南人,衙门派兵出城遭了埋伏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