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第3/4页)
“这儿又不是没山,还怕我们没肉吃不行?”赵铁牛说,“他们要开荒,不补身体可不行,走的时候你们把肉拿回去。”
“既是他们的心意,你们就收下吧,对了,我看菘菜还在地里,会不会坏啊?”
“不会。”赵铁牛没种过菘菜,全是跟镇上的人取的经,“安福镇的雪下了没几日,不会坏的。”
安福镇虽然偏僻,但土地不算贫瘠,他们来时,地里还有庄稼,根据益州新政,谁开垦的地就归谁,他带着人日夜不停的挖地,到现在,整个安福镇开出来的田地约有八成都是他们的。
所以菘菜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赵铁牛高兴道,“三娘,不怕你笑话,来安福镇后,我感觉自己像个地主似的。”
住着大宅子,吃着肉,比在近溪村那会还富裕。
梨花看出来了,自打进院后,他的嘴角没有放下来过。
梨花问他,“铁牛叔过年回谷里吗?”
“不回了。”赵铁牛已经想过了,“寒冬腊月的,一来一回太花时间了,待会给你堂婶捎些肉回去,告诉她明年暖和了我再回去看她和孩子。”
他指着白雪皑皑的外面,“我要守麦子。”
除了菘菜,地里还种了麦子。
照理说土地该休耕的,但不知能在安福镇待多久,与其让田地荒废,不如撒麦子,来年有多少算多少。
赵铁牛说,“谷里的地明年休耕,三娘准备怎么办?”
“戎州有地呢,我准备让大家回戎州种地。”
“遇到岭南人怎么办?”
“他们自顾不暇,暂时顾不上我们了。”梨花告诉他戎州发生的事儿,赵铁牛仰天长啸,“老天有眼啊,那么穷凶极恶的人,就该全部毒死了了事。”
梨花道,“所以明年我们会去戎州捡地种。”
“这个法子好,山里那么多张嘴巴要吃饭,真要什么都不种的话,一旦没了粮,大家肯定会闹事的。”
好多争执和矛盾都是穷给闹的,赵铁牛已经见识过了,他说,“岭南人是不是退回岭南了?”
“暂时不清楚。”
“他们要是退回岭南,咱就能回戎州了。”赵铁牛说,“咱们人多,回戎州就建城墙,像益州城那样把岭南人挡在外面,这样就不怕了。”
围墙才会让人感觉到安全。
梨花点头,“会有那天的。”
这事她已经想过了,时机成熟了,找块易守难攻且土地肥沃的地造围墙住进去,还像从前那样过日子。
“那需要人时跟我说,我带人回去帮忙。”
“好。”
因着梨花她们的到来,村民们很是激动,晌午不仅煮了肉,还杀了几只兔子烤,另外蒸了几十只风干的兔肉。
总共一千多人,赵铁牛为了方便认人,将村民们按姓氏称呼的。
李姓是大姓,人数最多,赵铁牛常喊排行前十的人。
扩建的屋子大,里头燃着炭火,跟暖炉似的。
里头的床全是木板,用竹帘隔了一下。
梨花进去后,他们争先恐后的凑上前说话。
有问山里建屋建得怎么样的,有问开荒的情况的,也有问找回来的孩子的。
梨花挨个挨个回答,到最后,嗓子都哑了。
赵铁牛端着热腾腾的肉汤进来,高声呐喊道,“别说了,等三娘喝口热汤啊。”
桌子是连排的长桌,砍回来的树直接削成板搁地上的,两侧摆了蒲团子,梨花跪坐在蒲团上,跟村民们说起戎州的事儿。
知道死了无数
岭南人,他们额手称庆。
“可恨不能看到他们的死状。”有人喜极而泣,“大郎,你的仇老天爷给你报了啊。”
这一句带着哭腔的声音,让大家顿时沉默下来。
赵铁牛把盆放梨花跟前,然后找来碗给她盛汤,和众人道,“岭南人坏事做尽,遭报应是迟早的事儿,我们已经脱离了魔爪,往后就好好过我们的日子。”
他说,“总有一天,我们能堂堂正正的告诉别人我们是戎州人的。”
在那以前,他们都得隐瞒自己的出身。
村民们背身抹泪,“戎州的岭南人死绝了吗?”
“不知道,目前只知道戎州城附近的岭南人全死了,南边的情况怎么样不得而知。”
“希望老天爷把他们全收了。”
庄户人家,从来都是看天吃饭的,一遇到事,能求的只有老天爷。
梨花说,“我大伯往南边去了,不久就知道南边啥情况了。”
说话间,赵铁牛盛了一碗汤给她,另外还有个碗装满了肉,梨花看着盆里的菘菜,“给我舀点菘菜吧。”
“先吃肉吧。”
赵铁牛吃菘菜快吃吐了,现在他是宁肯吃野菜也不想吃菘菜,便想着梨花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