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第2/4页)

何苦再过那看人脸色的日子。

她问梨花,“我有心仪的人可以嫁人吗?”

“......”

刚进城,是讨论这件事的时候吗?梨花看向古阿婶,用眼睛询问。

古阿婶道,“这世道,多是见异思迁之人,你长得漂亮,他们趋之若鹜,待你年老珠黄,谁会多看你两眼?”

矮妇不悦,“不见得吧。”

死鬼对她还是有几分真心的。

梨花也想到了人牙子,说道,“你的卖身契在我手里,五年后你若想嫁人了,就找我赎回你的卖身契,如若不然,就让你丈夫也为我办事,当然,我会付他工钱。”

矮妇心动,“他要是不肯呢?”

“说明他不是真心想娶你的。”

矮妇见多了男女之事,有些道理不用梨花细说她都懂,于是道,“我知道了,古嫂子说得对,世上多狼心狗肺之辈,我要嫁人,自会嫁个顶天立地的。”

梨花转移话题,“先收拾屋子吧。”

两间屋,一间做了卧房,另一间就是柴房。

因两人要在城里长久生活,梨花给了古阿婶银钱采购些家具摆设。

有推车,两人拉货也算方便。

梨花帮着打扫完屋子就回去了。

戎州城的废墟里堆着银钱的消息在益州城传开,好些百姓结伴出城,梨花遇到好几拨人,有几个人看她年纪小,善意的招手,“小娘子,要不跟我们一起吧,那些铜钱重,你细胳膊细腿的捡不了几个的。”

“不了,最近山里动物横行,我进山打猎的。”

“你还会打猎?”路人惊奇。

梨花严肃的摇头,“我不会,可以学啊。”

“跟谁学?”

“自学。”

众人好笑。

到岔口后,梨花和她们分开。

永乐村的田地明年休耕,所以没撒麦子,不过稻田里结了二次稻穗,颜色还泛着青,可想到去戎州城的百姓们要是经过这儿,必不会留其在田里。

于是,她把稻穗全割了。

因收割稻穗,在永乐村耽误了两日,回村后,郑四娘告诉她,“十九娘,你堂伯他们去戎州城收稻谷了,本来想等你回来再商量的,但这两日戎州城进了百姓,他们怕晚了稻谷被其他人收了,所以没等你回来就挑筐推车下山了。”

梨花愕然,“去了多少人?”

“四个村的加起来约有一百二十多人,再加上望乡村那边的人,恐怕有三四百人。”

郑四娘守门就是和梨花说这事的,“你青山堂叔带的人。”

赵大壮要守村,不能离村。

“李解他们呢?”

“在谷里准备去安福镇的干粮呢,十九娘,你们啥时候启程去安福镇,能带上我吗?”

老木匠潜心钻研木工,不太理会村里的事儿,因此好多事都是她在管,她想出去见见世面,往后更好的帮衬村里。

梨花没拒绝,“村里没事了?”

“地里的野菜夏末就收了,现在全撒上了麦子,没什么事了。”

“成,你回家备三十天的干粮,明早咱就动身。”

回谷前,她去了趟望乡村,如郑四娘所说,两百多村民去戎州城收粮了。

雨顺也去了。

泥鳅把刚烧出来的炭铺在石板上,嘟哝道,“雨顺知道要回戎州,偷偷挤进队伍里,走出去老远才喊我,害我想留他都不行。”

“又不是回西山村,至于那么积极吗?”

“那么多人,不会出事的。”梨花知道他担心雨顺的安危,宽慰道,“我大伯打探清楚了,方圆十里都没有岭南人,他既想回去,就由着他吧。”

山里的日子枯燥乏味,以雨顺的性子哪儿待得住?

“哎。”泥鳅叹气,“我这不害怕吗,他家就他一根独苗苗了。”

“村里人会保护好他的。”梨花看了眼忙活的村民,“我大伯母去了没?”

“去了,她本来不想去的,李郎君派人传话让她跟着,她不敢不从。”

元氏在村里没作过妖,老实得很,泥鳅说,“赵四郎在后边捡栗子去了,你要不要带他回去?”

“不了,大伯母回来见不到他人会担心。”

元氏肚里的孩子在牛家村没了,赵漾就是她的命根子,梨花可不想趁人之危,“这几日开荒怎么样?”

“树根太多了,罚三郎说附近不适合耕种,就往北挪了几里开荒。”

西山村就是树多土地贫瘠大家才偷东西的,泥鳅道,“你要不要去看看?那边的土壤软,挖地不费劲,已经挖出了两分地了。”

要不是跟树根较劲,

一开始就去北边开荒的话,现在少说得有四分地了。

梨花看了眼天色,“我就不去看了,罚三郎既有经验,那就听他的,只是不可往北边走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