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第3/4页)

她已经跟李解商量过了。

照赵广昌的图纸所画,孩子们被关押在戎州城西南四十几里外的镇上。

从戎州城过去,也就两天的脚程。

梨花说,“明天你们就出发,等村民们的伤好些后,我会带他们回村。”

益州兵不熟悉戎州的地形,又问,“那边有多少人?”

“那儿成了岭南人的地盘,人数估计不少,我大伯在附近接应你们,到那儿后,他会跟你们说的。”梨花没去过那个小镇,不了解那儿的情况,“我给你们备了些药。”

不知道有多少岭南人就过去,万一人数悬殊太大怎么办?

益州兵面面相觑,“对方人太多怎么办?”

“那就先埋伏,知道东边有人出没,他们肯定会派人过来搜寻,待他们人数一少你们就冲进去。”梨花从侧腰的布料里摸出炭,“到时把脸涂黑,可能的话,找些杂草黏脸上,不说话,见面就动手。”

闻五反应极快,“你想造成野人作祟?”

“不是野人,是合寙族真正的王。”

岭南叛军给底下人灌迷魂汤,她也会。

她说,“要找不着动手的机会,就派个人去戎州城,我会在那儿等你们。”

“十九娘会怎么做?”

“声东击西。”

她把赵广从他们送出戎州地界,赵广从就找得到回村的路了,她留下来接应他们。

闻五不赞成,“岭南人动作快,十九娘你跑不过他们的。”

“我有法子脱身,你们救出孩子就回来。”

事情就这么商定,顾及天亮赶路不便,李解连夜带着人走了,村民们知道他们有重要的事情要办,也不准备休息了,“十九娘,咱们也快些离开吧。”

“你们的伤?”

“我的骨头断了,三五几天修养不好的。”

“我的伤已经止了血,过两日就结会疤,不碍事的。”

双脚裹着草药的赵广从也附和,“这儿始终是戎州,没有李解,我肯定睡不着的,与其这样,不如早点离开。”

其中有两个人的腿伤得很严重,梨花让她们坐上马,自己走在前边牵马。

赵广从腋窝杵着拐杖,一跳一跳的。

“三娘,村里的收成怎么样?”前两日只顾着悲伤,好些事情都没来得及问。

梨花边走边挥刀劈枝桠,回道,“还不错,但明年就不好说了。”

“荆州暴雨,收回来的粮食没有发霉吧?”

“有些发芽了,不过大多被我们烤熟了带回望乡村了...”说着,她指了指东北边,“望乡村建在栗子林,那儿全是荆州回来的村民,不过还有许多人去了益州的安福镇。”

安福镇章二娘她们是知道的。

十九娘准备让她们去那儿种地。

“我们去了安福镇还能回来吗?”

她们还是想回戎州,这些日子,她们在戎州内东躲西藏的,尽管害怕,却也有股踏实感。

可能哪怕死了也没死在异乡吧。

“能的,安福镇地广人稀,你们在那边好好过日子,待岭南人退回岭南,咱们就能回来了。”

“有那么一天吗?”章二娘已经无望了,“朝廷管不着岭南,谁会替我们驱逐呢?”

“我们自己。”梨花说,“早年间不是流行着一句话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就是百姓,是我们,朝廷不管我们,我们就把自己的命牢牢握在手里。”

“岭南几万将士,我们哪儿能与之抗衡?”

“现在不能,以后就不好说了,你们在荆州的时候,想过有天能回来吗?”

村民们摇头。

没想过,在暗无天日的茅屋里,想得更多的就是怎么能不挨打。

那时候,别说逃跑,连身边的家人都护不住。

“十九娘,有生之年,我们能收复戎州的吧?”

“能。”

“那我们去安福镇,明年五月,你就带着人来收粮食,只要能收复戎州,我们会勤奋耕地的。”

“好。”

月色皎洁,梨花感觉仿佛又回到了逃荒的时候,晚上赶路,白天休息。

这次没有强壮的叔伯替她们挖茅坑围茅厕,没有爱热闹的婶娘替她们生火煮饭,都是所有事都得亲力亲为。

梨花累且充实着。

赵广从却过意不去。

他们其实没那么金贵,潦草些没问题的,但梨花就是不让他们动。

茅坑是梨花挖的,竹篱笆是梨花编的,饭也是梨花煮的,赵广从渐渐不安。

要是老太太知道梨花做了这么事,肯定劈头盖脸的一顿骂。

这晚,月亮隐去后,眼瞅着梨花扛着锄头往旁边走,赵广从急忙拉住她,“三娘,要不往后咱不挖茅坑了,我能通过屎臭味辨别附近是否有岭南人出没,试想,岭南人何尝不能通过茅坑找到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