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第2/5页)
“你想去哪儿?”
他翻过身,裹着被子蜷成一团,“哪儿也不去,哪儿也不去,救阿姐,三娘救阿姐...”
翻来覆去就是这句,赵铁牛急得在原地打转,催刘二,“刘二,你赶紧的啊...”
刘二看向梨花。
梨花想了想,“益州城的大夫都去军营了,刘二叔,你背他,铁牛叔去喊我二伯,咱们去荆州...”
全族上下,只有赵广从去过荆州。
赵铁牛麻溜的跑了,刘二找来床单,裹好赵漾将其绑在自己后背上。
赵漾浑身滚烫,像沸水里出来的,梨花准备回屋找个兜帽给他戴着,走到门前,却见门上的锁扣松了,门轻轻伸手一推就开了。
屋里面,老太太的棺材板掀开了,满当当的粮食缺了个口子,衣衫,幂篱,草鞋,散得到处都是。
李莹和宁儿搬到大灶房去了就没回来过,即使回来,也不会把屋子弄得这么乱。
元氏,定是元氏干的。
她朝外喊刘二,“刘二叔,门锁坏了,你来修一下。”
刘二背着赵漾过来,见屋子如此狼藉,顿时想到了在家养胎的元氏,偷偷看梨花的脸,“咱还去荆州吗?”
元氏干出这种事,梨花不救赵漾也无人说什么的。
“去。”梨花捡起地上的衣衫扔到角落的柜子上,草鞋系好拴在窗边的竹竿上。
幂篱孝布搭在棺材板上,“还得劳烦你把棺材板阖上。”
对于屋里的事,她似乎没有追究的意思。
刘二不禁多看她两眼。
外人不清楚,他知道梨花最睚眦必报了,元氏溜进屋偷粮,梨花不该如此平静才是。
他猜不透梨花的心思,找了块板凳
将锁扣重新捶进门里,问梨花,“要和老太太说吗?”
“阿奶忙,暂时别告诉她。”梨花从柜子里翻出顶厚实的兜帽,拍拍上面的灰给赵漾戴上,然后抱了床被子,“走吧...”
路途遥远,梨花去洞里找老吴氏装了半袋子干粮。
怕老太太记挂,只说去益州城卖果酱的,顺道带赵漾去医馆抓点药。
老太太坐在老秦氏的腿间,让老秦氏给她梳头上的虱子,偏着头道,“你大伯狼心狗肺,亲儿子丢了都不找,你要碰到他,替我打死他!”
她伸手,摸到褥子下的竹竿,“用这个。”
老太太没读过书,不会说请家法,梨花却懂她的意思,笑道,“用这个太轻了,铁牛叔带了铁棍,到时给他一棍,叫他三个月下不了床...”
族里人都干活去了,洞里就剩煮饭的老人。
说到铁棍,老秦氏想起赵三壮送回来的两具尸体。
其中一具尸体血肉模糊,偏脸洗得干干净净,别提多渗人了,她问梨花,“外头那两具尸体怎么处理?”
那两具尸体本来想找人丢去戎州的还给岭南人的。
李解他们不知何时回,再不埋进土里,就该发臭生蛆了,她说,“叫堂伯他们挖个坑埋了吧。”
“埋哪儿?树村可没地埋死人,尤其还是岭南人,埋到谷里去的话,惊动祖宗牌位怎么办?”老吴氏插进话,“你二堂爷过世才几个月,叫他知道不远处埋了岭南人,不得掀了棺材板爬起来啊。”
“......”梨花懂老吴氏的意思了,“那就不埋,丢到南边陷阱里去。”
老吴氏的脸这才好看起来。
老太太可不关心岭南人的死后事儿,问梨花,“何时回?”
梨花随口答,“最早也得十天半个月吧,益州城的商铺关门了,北边的几个县城仍开了集市的,我想去逛逛,合适的话再买些盐回来...”
族里人多,盐的开销大。
老太太天天煮饭,再清楚不过了,“你机灵点,遇到危险就跑,打架啥的交给你铁牛叔他们。”
“我会的。”
老太太斜眼,难得关心了句挑箩筐的儿子,“你也是,别缺胳膊断腿的回来...”
赵广从受宠若惊,感动道,“娘...”
老太太不耐烦地摆手,“走走走,赶紧走,看到你我就烦得很。”
老大走之前,咬牙切齿地骂她偏心,只知道关心老三,她就纳了闷了,老三嘴甜孝顺,她不偏心他,难道偏心满心满眼都是媳妇的人吗?
眼看赵广从走到了洞口,她突然道,“和你媳妇说过没?”
赵广从惊愕,赶紧回,“没,她们去富水村了...”
老太太敲自己的脑袋,“我也是糊涂了,罢了,你赶紧走吧...”
赵广从应了声好,走出去老远,忍不住跟梨花嘀咕,“你奶是不是怕我学你大伯跑了啊?”
要不然怎么突然关心他?
“应该不是。”赵铁牛抢话,“有三堂弟,你和大堂兄是死是活三婶没那么在意的,要我看,多半怕你缺胳膊断腿的给她丢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