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第2/5页)
树村的村民听了,大为感动,“那我们岂不能分到锄头?”
“对啊,有锄头,开荒种地容易得多。”梨花看向石进,“石老爷想让闻五送的话怕是不行了。”
对于益州兵的动向,石进有过诸多猜测,唯独没猜到他们去戎州城了。
“他们何时回来?”
“不好说,戎州城荒草丛生,铁器恐怕早就生锈,我让他们捡到铁器打磨后再回来。”
梨花没有撒谎,李解走前,她就是这么交代的。
两军交战,武器至关重要,既挑着箩筐去的,就把箩筐装满了再回来。
石进陷入了沉思。
石全替他撑着伞,看村民们捡完树根回了住处,轻轻提醒,“主子,他们走了。”
梨花回到洞里,脱下湿漉漉的蓑衣斗笠去洗手,见主仆两还站在那儿,温声道,“听说益州节度使恩怨分明,你既和他是旧识,实话告知,益州官兵不会阻拦的。”
石进回过神,笑容晦暗难辨,“只能如此了。”
主仆两一走,老太太立刻猫着腰走出来,“就这么放他们走?”
那么好的马,不能买到手太遗憾了。
梨花挑了下眉,“不然呢?”
直接抢吗?
如果山里只有他们一家,抢就抢了,但山里还有淳朴的村民,她吩咐大家抢劫石家的话,肯定会引得村民和赵家离心。
她不想那样做。
老太太心生惋惜,“四匹马啊,以后不知道还能不能看到...”
她又发牢骚了,“你说他们都这么穷了怎么不卖马啊?”
“这么穷?”梨花疑惑地望去。
老太太一怔,想到梨花还不知道,眉飞色舞的说起来,“你二伯不是说他们在荆州买了几十石粮食吗?白天我偷偷看过了,好些麻袋里的粮食都是糠呢。”
梨花睁大眼,“阿奶你在哪儿看到的?”
石进老谋深算,不可能暴露这么重要的事。
老太太心知自己窥到了石家的秘密,沾沾自喜道,“石全不是爱听村民们聊天吗?下午的时候,我专门拉上几个老太太去他的住处找他,粮食堆在他帐篷里,许是蚊虫多,袋子被咬破了,撒了些粮出来,我眼神不好,以为是黍米,你秦奶奶告诉我说糠,不怪我没看清,黍米和糠都是黄色的...”
梨花急忙去找老秦氏。
老秦氏刚将分到手的果酱储进罐子里,转身看祖孙两目不转睛盯着自己,心虚道,“我...我这两天牙痛,吃不了酸的。”
梨花没看清她做了什么,只道,“石家装粮食的袋子里装的糠?”
老秦氏看她没有追问自己藏果酱的事儿,松了口气,“是啊,袋子破洞,糠都撒出来了。”
“石家人看到了吗?”
老秦氏瞟一眼老太太,斟酌道,“没有吧,石全爱显摆,我们进去后就给我们银子。”
老太太不屑,“一块银锭,以为谁家拿不出来似的。”
那些不是重点,梨花继续问,“石家有多少那样的袋子?”
老秦氏摇头,“没数,不过看着挺多的,我看石家不像穷的,那些糠估计买来起火用的,山里潮湿,石老爷又生了病,一路都得生火...”
糠在穷人家是充饥的食物,在富人家就是喂猪起火的玩意。
老太太家里就烧过糠,全村人都知道。
“三娘怎么好奇这个?”
“随口问问。”梨花自不会和老秦氏说实话。
赵广昌自诩能力出众,见过石进后,私下还见了好些人,其中就有明四。
梨花岔开话题,“明四郎的伤好些了吗?”
明四说那晚搬石头伤到脚了,话里话外暗示赵家给点好处,老方氏还找过赵大壮讨粮,理由是明四受伤,地里的活儿找不着人干,赵家得赔偿她们的损失。
赵大壮把人骂了顿,并未理会。
这么多天过去,明家应该老实了吧?
说起女婿老秦氏就叹气,“好啥呀,整天躺在床上,吃喝都要人伺候,也就四娘脾气好事事都顺着她,换成旁人,估计早闹和离了。”
“她娘不骂?”
“骂什么?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疼还来不及,哪儿舍得责骂?”
老秦氏不是没想过劝女儿和离,但每次一说和离,老方氏就哭哭啼啼的,问她是不是想要明家断子绝孙,次数多了她也烦,索性不说了 。
四娘逆来顺受惯了,和离再嫁,难保不会再碰到明四那样的人。
就这样吧。
老秦氏说,“看四娘怀孕他会不会好点吧。”
明四好吃懒做,没有男子气概,遇事只会躲亲娘身后,梨花可不指望他会变好,“四娘怀孕了?”
“没呢。”老秦氏暗暗发愁,“不知是不是去年小产伤了身子...”
这也是她不逼迫四娘和离的原因,万一四娘不能再生,和离后谁肯娶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