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第2/4页)

李谢成了那群益州兵的师父,梨花走的那天,李谢就让那群益州兵挑着发臭的尸骨和他走,到现在都没个影儿。

“我让他们办点事,忙完就回来了。”梨花透过门缝秒了眼,“石家人走了吗?”

村民顿时了然,梨花不从这儿进估计就是不想看到石家人,摇摇头,小声道,“石老爷说有事想同你商量,一直等着的。”

他是富水村的,村长私下找过他们,要他们小心石家人,是以他们这几日都和石家人说话。

“石家人可是有问题?”

“没问题怎么赖着不走?”梨花不会给模棱两可的答案让村民猜,“人心隔肚皮,咱防着点没错。”

村民认同的点头,余光瞄到赵广安背篓里的鸡,黑沉的眼眸顿时明亮起来,“你买鸡鸭去了?”

赵家从来不会告知梨花的行踪,至于梨花做什么去了更是守口如瓶。

村民们习以为常不会多问,但看到叽叽喳喳叫个不停的鸡崽,喜悦还是露了出来。

梨花笑道,“是啊,去了趟益州城,遇到卖鸡鸭的就买了些,到时让村长抱八只回去养…”

之前每个村一只鸡,这次变成了八只,村民乐不可支,“花了多少钱?”

总不能次次都让梨花掏钱。

梨花说,“五百钱一只。”

这在以前,村民定要骂老板是黑心肝,故意宰客,而如今,别说两贯钱,五贯钱他也乐意出,“到时让村长给你拿钱。”

自打隐山村派人进城被抓,村长就怕他们有了钱不老实,做些危险事连累全村人,从而提议将钱财由人统一保管。

他手里是没现银的,只能问村长要。

梨花笑容灿烂,“好啊。”

买人的钱她自己出,鸡鸭是大家的,自然该收钱,梨花同她寒暄几句就走了,村民往远处看了几眼才掩上门。

赵广安在前劈路,心有不解,“怎么给他们那么多?”

“这次御敌,大家都出了力,多卖些鸡鸭给他们,日子有个盼头不是?”

族里的鸡鸭差不多快下蛋了,鸡生蛋蛋生鸡,往后族里应该不会缺鸡鸭,其他村就不同了,他们没有而赵家越来越多,终究不好。

赵广安想了想,“也是。”

西边已经闻不到血腥味了,乍眼往坡下瞧去,甚至看不出发生过一场激战,草除尽,砸人的石头也通通运回坡上,留下一片干净整洁的空地来。

赵广安一惊,“谁做的?”

高架上的村民回,“益州兵做的,说是下次岭南人再来,还用这个法子对付他们。”

“对了,他们说兵营有投石器,让咱做一个呢。”

可惜没有投石器的图纸,否则以老木匠的手艺定能做出来。

村民略感遗憾,“十九娘,你去过益州营,可见过投石器的模样?”

“没。”

营里的将士忙着刨粮挖人,武器并没放在身边,倒是士兵们收到消息进山围杀岭南人时,她看到了士兵们用的盾。

那玩意好像是铁制的,有点沉。

山里人不会炼铁,制作盾的话,只能用木头或者竹子。

但接下来凿路才是大事,制盾一事,只能往后延。如若不然,就得再买些人专门负责这事。

压下这事,梨花先去给老太太报平安,估计石家人在村里,只字不提买人的事儿。

赵大壮没看到赵铁牛人影问了句,梨花意味深长的指了下外面。

隔墙有耳,赵大壮会意,说起另一件事,“李解走前同我说待他回来再让村民们回家,这几日,他们帮着把村里的草除了,给庄稼施了一遍肥。”

不得不说,人多干活就是快。

平日要忙好几天的活,两天就完成了,导致他到现在都不好意思。

在老家,邻里家帮忙干活是要请邻里吃饭的,村民们不求回报,让他过意不去。

他和梨花商量要不请大家吃烤饼。

麦子的收成不错,这是他们在山里的第一个丰收粮,请大家吃个饼就当讨个好彩头。

梨花无异议,“按堂伯说的办吧。”

石家人还在,请客不好落下他们,族里烤好饼后,赵大壮给他们也送了些。

石进不适应山里的气候,这两日又开始咳嗽起来,看赵大壮送饼来,问,“十九娘回来了?”

十九娘不回,赵大壮不敢这么铺张浪费。

赵广昌说他那个侄女是族长,大小事都得经过她同意才行。

女娃当家这事在梁州屡见不鲜,尤其是凉县,最为推崇女子当家,但像梨花小小年纪就掌管全族的却不怎么常见。

赵大壮将东西给服侍的仆人,如实道,“回来了,知道石老爷找她有事相商,她说换身衣服就来。”

梨花并不想见石进,照她的想法,让赵广从把人打发了就行,殊不知树村的人告诉她看到赵广昌去过石进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