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第2/4页)

梨花和赵广安排了会儿队才进到了院里。

天色渐晚,偌大的院子只剩些面黄肌瘦的小姑娘跟枯瘦如柴的妇人。

院子里种了两株树,胆小的孩子藏在树后探头偷看,既新奇,又满含期待。

人伢子说了一天的话,嗓子干得快冒烟了,碍于面前的小娘子带着个小兵,耐着性子相迎,“小娘子早点来的话还有十来岁的少年供你选,但如今只有院里这些人了,你看看有没有合眼缘的,如果你,我算你便宜点。”

梨花已从先来的人那儿打听到了价格。

四肢健全的大人五贯钱,小孩两贯钱,残疾的稍低,低多少就看自己讨价还价的能耐了。

梨花面色沉着的扫向院里的人。

估计应付了一天的客人,她们脸上尽是疲惫,还有被挑剩的失望和落寞,约莫看她是个小姑娘,一个抱着奶娃的妇人心如死灰的垂下了头。

梨花收回目光,“她们因何卖到这儿的?”

出门能带小兵的人定不是普通人,人伢子是个人精,知道梨花担心这些人来历不明,扯了扯干涩的喉咙,谄媚道,“世道不好,穷苦人家只能卖孩子过活,不过我向你保证,她们都是益州人,没有外地的…”

梨花故作沉吟,“既是卖孩子,为何有这么多妇人?”

“有两位是自自己卖自己,其他则是被婆家人卖来的。”

在婆婆眼里,儿媳妇不就是个孩子?也是自己没有说明白,人伢子又补充了一番。

梨花道,“为何卖了自己?”

“公婆过世,丈夫又没了,孩子生病要钱,只能把自己卖了啊。”人伢子朝一株树下招手,“段二娘,万四娘,过来一下。”

段二娘就是怀里抱着奶娃的妇人,奶娃看上去一岁左右,她过来时,将斜抱的娃竖起,小家伙趴在她肩头,津津有味的嗦着手指。

她看向梨花,“要买我就必须和丞丞一起。”

丞丞应该是奶娃的小名,梨花没答,问她,“婆家和娘家可还有人?”

段二娘摇头,“没了。”

梨花又看向万四娘,她搅着衣角,眼泪落了下来,“家里没人了。”

“这院里有多少人?”

这是想全买?人伢子心花怒放,要知道,院里好几个已经买来大半月了也没出手,继续待下去愈发消瘦,愈发遭人看不上,总不能一直留在他这儿吧?

他顿时嗓子不干了,不痛了,精神抖擞道,“我翻翻册子啊。”

册子就在他手里,他食指在舌头蘸了一下口水,翻到最后几页数起来。

“目前大人三十七人,男娃五人,女娃十九人,小娘子全买的话,女娃我不收钱怎么样?”

女娃娇气又爱哭,白天还好,一到晚上就跟冤鬼翻身似的哭个没完没了,害他被邻里骂了好几回了。

偏上门的客人喜欢男娃,又或是漂亮的女娃,以致这些女娃卖不出去,还得他花钱养着,就益州城现在的物价,这些人在这儿多待一天他就要多亏几十钱…

“成。”

没想到会有这般豪爽的客人,人伢子笑歪了嘴,正要给梨花算账,忽听梨花道,“她们可有不老实的?”

“没有。”人伢子不假思索,“她们所求不过一口粮,哪儿生得出花花肠子来?”

不是他为了卖人说假话,院里的人出身都不好,纵使有几个性子倔的也叫他收拾旳差不多了。

害怕梨花反悔,他急得脸都红了,“小娘子若不放心,他日谁不老实你就给我送回来,我还你钱!”

梨花诈他而已。

再不老实,进了山就没后路了,哪儿敢作妖?

给了钱,拿到卖身契后,她问人伢子,“城里可有卖小鸡小鸭的地儿?”

益州的集市成了废墟,她猜好多买卖都是私下进行的,所以问人伢子最合适。

人伢子拿着金子咬了一口,满脸高兴道,“小娘子想买鸡鸭?”

“对啊,农庄的笼子被坍塌的墙压垮了,鸡鸭全死了。”

“小娘子家里有农庄?”

难怪这么大张旗鼓的买人,这是农庄需要人呢,人伢子乐得结个善缘,“左右没什么事,我带你去吧?”

熟人好办事,有人伢子牵线,梨花用一锭金子买了二十只小鸡,三十只小鸭。

看赵广安的背篓装不下,那人专程送了四个箩筐,送她们出门时,点头哈腰的跟梨花说,“小娘子家有田有地,秋收能否卖我些粮?”

都说要跟北边打仗,粮价肯定还会涨。

涨就算了,就怕到时候有钱都买不到粮。

梨花不想节外生枝,自然应下,“好,不过得按市价才行。”

“当然。”

箩筐给两个妇人挑着,梨花准备带她们连夜出城。

知道梨花家里不穷,大家一改之前的沮丧,眉头舒展开来,见方向往南,段二娘子忍不住问,“小娘子家住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