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第5/6页)
人前赵广安从不给梨花丢脸,梨花是要当族长的人,更要顾惜名声,他说道,“我是她阿耶,有什么事我们都会商量,只要她说得对,我都听他的。”
他觉得这样说既维护了三娘的面子,也保住了他的体面。
谁知道这群孩子不好糊弄,问他,“如果三娘说的不对呢?”
“......”难怪窦娘子提到这些娃就愁眉不展,冲这句话,如果在赵家,准备挨打吧。
他端着严肃的脸道,“三娘不会错。”
对的,三娘绝对错,哪怕即使真有错,肯定也是别人的问题。
孩子们齐齐哦了一声,又偏头看向梨花,“我怎么才能变得像你这么厉害啊?”
家里发生了不好的事,虽然阿娘不说,但他们知道,所以进山后他们天天出去找野果,就是希望阿娘吃了甜滋滋的果子能开心点。
梨花看着一双双清明澄澈的眼睛,没有故弄玄虚,而是十分真挚的说,“好好干活,多留心周围的风吹草动,时间一长,懂的就多了。”
结合现状,她举例,“比如你们在地上
玩耍时,突然听到村口传来响动,附近又没有大人在怎么办呢?”
大家异口同声,“过去看看不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梨花摇头,“那可不行,来的万一是坏人,刚好把你们全抓了。”
“那你说该怎么做?”
“找个隐秘又安全的地方藏起来,看那阵响动会不会靠近,如果声音越来越近,就一直待在那儿,不听到家人的声音就不出来。”
“尿裤子了怎么办?”
“那也不出来。”梨花说,“世上很多坏人的,你们年纪小,如果被抓了,坏人就会拿你们威胁爹娘,爹娘就会吃苦,所以不被抓才是最好的。”
“三娘你就是这么过来的吗?”
“不仅我,所有的赵家人都是靠惊人的洞察力跑出来的,我们如果像你们到处凑热闹,早和家里人走散了。”
“如果响动没有靠近怎么办?”
“那就屏气凝神的听或者嗅有没有不一样的味道,然后再出来一个胆大的人看情况。”
“坏人在怎么办?”
“就看那人要不要出卖大家了。”
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连连甩头,“我们才不会出卖大家呢。”
窦家大婶为了保护阿娘差点死了,他们不能做忘恩负义之人。
梨花笑了下,“知道怎么远离我说的这种情况吗?”
大家的好奇心被勾起,聚精会神的看着梨花等她往下说。
梨花慢慢张嘴,一字一字顿道,“那就是不要离开大人的视线。”
岂不不能出去了?
大家顿时不爽起来,梨花假装没有看到一个个皱起的眉头,接着往下说,“大人们天天建围墙已经筋疲力竭了,抽不出心思注意你们去哪儿了,不添乱的办法就是帮她们干活。”
“可我们没有力气。”
“那也有能做的,比如舂墙,比如烧炭...”
烧炭的法子已经有村民和她们说了,孩子们跃跃欲试,问窦娘子,“我们可以玩火?”
窦娘子板起脸就要骂人,想到梨花和赵广安在,压下了脾气,“烧炭可不是玩火。”
“那我们干。”
梨花又说,“光是干不行,还得有纪律,像赵家,大家都是分工干活的,谁扯牛草,谁捡牛粪,谁扫牛棚,大家都安排好的。”
“我们也能。”
估计这几天挨的骂不少,知道能光明正大的玩耍,大家交头接耳的讨论起来。
窦娘子一脸欣慰,“还是有你办法。”
梨花道,“我堂姐堂兄他们平日就像我说的那样,有纪律,就不会惦记去外面。”
她还要去趟富水村,没有和窦娘子聊太久,只是一再提醒她注意四周的动静,一旦察觉不对劲立刻去树村喊人。
富水村的情况要好得多,围墙已经建好了,荆棘林又密又厚,梨花问村长有没有发现可疑的人影,对方迟疑了会儿,“这两天村里乱糟糟的,有件事我也没来得及说,隐山村的人好像没有走远,因为村里人在附近看到他们烧火煮饭的痕迹了。”
梨花心头一跳,“在哪儿发现的?”
村长指了指南面。
平日村民是不往南面去的,因为益州官兵从南边进的山,大家怕碰到益州官兵,但村里的起火柴不够,为了省事,就冒着胆子去了南边。
梨花问,“怎么知道是隐山村人的痕迹?”
“村民们那些柴灰好像是刚烧过没多久的,周围还有肉骨头。”
说到肉骨头时,村长的眉头拧成了川字,“隐山村的人好像窝里反了。”
村民看到的骨头不是小动物的骨头,如果不是隐山村的人猎到了野猪之类的大动物,多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