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第2/3页)

他的裤脚挽到了膝盖处,怕弄脏鞋,光着脚就跑了。

同在泥水里的赵广昌站起身,甩着手上的泥道,“我也去瞧瞧。”

“我大兄去了你还去什么?”赵三壮阴阳怪气道,“往回我只看二堂兄爱乱跑,什么时候你也这样了?”

他和赵广昌自打在青葵县出来就生了罅隙,平时一起吃饭也是面和心不合。

当着族里人的面,赵广昌没有发火,语气也算平静,“不知出什么事了?”

“再大的事还有我爹和三娘顶着,怕什么?”赵三壮冷笑,“反正不会靠你,你瞎操什么心?”

他不像赵大壮能容人,担心两人吵起来不好看,隔着两米的赵青山插进话,“快干活,田垄出来还得施两遍肥呢。”

“不说这个我差点忘了,大堂兄以前看铺子可没干过农活呢。”赵三壮说,“想不到有生之年能和大堂兄踩在一块田里。”

赵青山头疼。

平时最爱挤兑赵广昌的是赵铁牛,但那人除了嗓门大,说不出什么刺耳的话,大家听听就过去了,赵三壮的语调要刻薄得多,赵青山看向赵广昌,“他不知哪根筋不对,你别往心里去啊。”

赵广昌笑笑,“不会。”

毕竟,论骂人,老太太厉害多了,他对老太太的话都左耳进右耳出,何况其他人了。

赵青山又睨一眼赵三壮,“你再这样我跟四叔说了啊。”

老村长最讨厌族里人窝里斗,便是吵架也不行,上次老吴氏和老太太大打出手,回去后老村长就骂了大半天,赵三壮要这样就不是挨骂那么简单了。

搬出老村长,赵三壮顿时噤了声。

赵青山这才继续砌田坎,砌了田坎才能囤水,族里分工明确,哪些人挖地,哪些人捡石子草根,哪些人挑泥巴都是早就安排好的。

当两筐泥用完时,远处的石壁门开了。

雾气萦绕,赵大壮的身影不显,赵三壮喊了句,“大兄,啥事啊?”

“树村的秧苗长虫了,让我去瞧瞧。”赵大壮嘴里应着,却没往田里去,而是顺着错落的草木朝北而去。

众所周知,梨花在北边树丛里挖折耳根。

赵大壮到时,梨花的两个篮子快装满了,他左右看了看,将隐山村的动向说了。

他纳闷,“他们去益州城还说得过去,去南边是为何?”

梨花挥起锄头,白皙的折耳根混着泥露出地面,梨花放下锄头,捡泥里的折耳根说,“他们估计去了戎州。”

“戎州已经是废墟了。”

“但有值钱的物件不是?”虽然只是猜测,但梨花不觉得会错。

赵大壮顿住,“咱们不是分了钱给他们吗?”

“人都是贪心的。”梨花有点后悔当初把金银珠宝分出去了,“堂伯,晚点你让人去南边守着,以防那些人把岭南人引来。”

赵大壮点头,还有一事,“他们走之前在南边的陷阱徘徊了很久...”

当初挖陷阱时,是从山泉池沿山下的方向挖的,到现在,那附近除了陷阱,还有泥墙,以及看守的村民,隐山村此举,很难不让人多想。

隐山村原本的位置在山泉池东侧,但庙子在山泉池北侧,恰好在泥墙里边,他们已经着手迁村事宜,为何还要观察陷阱?

梨花捡出根,继续挥锄头,语气不紧不慢,“这样也好。”

如果引来了坏人,隐山村搬村的事就做不成了。

她道,“找机会练练我们的身手是好事。”

她和老村长不战的观点不同,要想在乱世活下去,一个劲儿的操练不行,还得积攒些战场经验,越战越勇才是活下去的底气,梨花说,“明天起,大家把家伙竹甲穿上,一旦有外人进山,咱就出去打。”

“可要下山将你古阿婶她们叫回来?”

“今个儿估计不会乱,等她们傍晚回来,告诉她们明天不出去了。”

除了竹甲,还有武器,带刺儿的铁棍,长刀,短刀,锄头,菜刀,

最好随身带在身边。

吃过晚饭,赵大壮就挨家挨户通知下去。

小溪对面有人打退堂鼓,“他们来就来,咱们不出谷就是。”

赵大壮沉脸,盯着说话的人,“你能永远不出谷?”

石壁旁的树虽然全被砍了,可那些人要是学李家人放绳的行径,谷里也会遭殃。

“不能吗?”反问的是一穿着宽袖袍的长脸男子,正是明家二媳妇改嫁的男人,不知是不是太瘦的缘故,站在那儿一副要被风吹倒的模样。

赵大壮道,“你不出去,将来你家出什么事也别指望我们。”

男人不服气,还想说什么,被身侧的媳妇扯了下衣角。

明二媳妇道,“我们去。”

她和明家已经彻底撕破脸了,不想再得罪赵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