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大家抹把汗,继续往前走,山谷不见蝗虫,安静时,能听到聒噪的虫鸣。
虫鸣?孩子们稀罕不已,问梨花,“堂姐,我们能抓虫子回来烤吗?”
“等蝗虫吃完了再说。”梨花叮嘱前面的人拍拍幽深的树丛,谨防里头有蛇虫,见孩子们老实下来,问孙大郎,“山谷的地怎么分?”
这片山谷很大,谁家看上哪片地直接开荒就行,可面前这么多人,不给个准话,日后怕是得扯皮的。
孙大郎说,“要不我问问曾叔,看他怎么说?”
梨花点了点头,继续道,“明个儿起我们开始砍树,照我白天说的,石壁旁的树必须全部砍了,但我们初来乍到,砍树会以派得上用场的树为先。”
这事他们已经商量过了,往后开荒,从周围的石壁开始,孙大郎道,“你们锄具和刀具多,你们砍了大树,小树交由我们。”
山谷是所有人的家,该出力的都得出力。
见他不推诿,梨花心里松了口气,指着抱孩子的老妪说,“我们进来时,她们已在入口候着了,所以便没撵她们走。”
老妪后背拴着包袱,一双浑浊的眼忐忑的望着孙大郎,孙大郎看了眼她怀里的孩子,长叹道,“进来就好好过日子吧,山谷里有水,但粮得自己想办法。”
老妪感激得鼻尖泛酸。
这时,前头有人喊梨花,“十九娘,你看哪儿铺竹席合适,赶着看得见,咱把草除了。”
梨花和孙大郎说,“阿伯,有事明天再说,我先去选位置啊。”
“去吧。”
这么多娃儿,单是找地睡觉也得忙活一阵,他看着梨花背影道,“山谷里没有野兽,让孩子们放心睡觉。”
明夏胡几家走得最慢,进谷后,一双眼东瞟西瞄,给人的感觉不甚好,尤其是老方氏,见孙大郎说得上话,有心讨好他,“孙小郎哪日进来的?”
孙大郎国字脸,眉眼看着有些凶,问出口老方氏就后悔了。
果不其然,那双眼望过来时满是戒备,“婶子问这事干啥?”
溪上没有架桥,溪边站着个孔武有力的汉子抱腿短的娃,孙大郎看得清楚,刚刚抱娃过溪的是一个穿灰色半臂衫的中年人,之所以换人,多半不是一家的娃。
是故他没给好脸。
老方氏尴尬,“随口问问。”
孙大郎淡淡扯了下嘴角,回头跟溪对面的人说,“夜里劳烦你们守着,这些人若越界,就告诉赵十九娘。”
老方氏想套近乎没得逞,脸上有些挂不住,牵着孙子的元氏娘笑她,“人家只认三娘,你何苦自讨没趣?”
“这不看他们的屋子建得漂亮想取取经吗?”老方氏羡慕的看向月色下高高耸立的烟囱,“咱的屋不知哪日能建好。”
赵家人多,好位置肯定是他们的,山谷里的好树也是他们的,轮到自家,怕都是些歪瓜裂枣的边角料了,她问元氏娘,“你能借我一把砍刀吗?”
元家自己也要砍树,怎么可能借刀给她,元氏娘说,“我家用完就借给你如何?”
两人说话时,梨花选好了睡觉的地儿,地面凹凸不平,但没有荆棘大树,除草极为方便,梨花和小吴氏说,“这儿铺竹席,茅坑的话往右边挖,左边清理出来堆木头。”
小吴氏记下,“要不要挑些溪水回来煮着...”
“要,煮沸了给铁牛叔他们送去。”
石壁坚硬,用钉子怕要凿上好几日,何况是锄头了,梨花说,“天亮后不急着干活,休息好了再说。”
接下来还有得忙,不急这一时半会,梨花走向堆叠的箩筐,挑了两块带肥肉的牛肉和两块牛骨,知道是给山谷里的这几家,小吴氏问,“要不要装些蝗虫?”
“不了。”梨花说,“闹蝗灾那会他们怕是攒了些的,对了,咱的葵种呢?”
葵种是梨花家的,和锄具放在一个屋,刘二媳妇收行李时顺道一起收了,刘二媳妇拿着镰刀除草去了,小吴氏以为梨花问自己,便从自家行李里拿了些出来。
这玩意不占地,她公公用布裹起来放衣物里的,小吴氏给梨花,“还要什么?”
“够了。”
突然来了这么多人,山谷里的人家有些害怕,派了两拨人守夜,一拨守在入口下的石壁旁,一拨守在溪水旁,梨花过溪前,和火堆旁的汉子说,“我给你们送些肉和葵种。”
汉子点了下头,“过来吧。”
曾家人先来,后来的这几家都听曾家的,所以收礼这事自然得由曾家出面,汉子给梨花指曾家的茅屋,“沿着小溪上去,第二家就是曾叔家。”
曾家没有院子,梨花到时,曾老头还在锄地,梨花先出声,“曾爷爷...”
曾老头看是她,直起腰笑了下,待看到她手里的东西,深邃的眉皱了皱,“你们还没起屋,这肉留着给干活的人补身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