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第6/7页)

收拾自然要收拾的,但现在所有人都挤在一间屋里,没有施展拳脚的地儿啊。

她问梨花,“城里的租子是不是很贵?”

否则怎么就租了间这样的地?

在奎星县起码有院子有堂屋有卧房,这儿就一个院子一个大屋子,如厕都得去巷子口,太费事了。

梨花知道老太太的意思,“租子不高,咱在这儿住一晚,明天再换地。”

主要人太多了,好多人家不愿意租,就这块地还是找了许久才找到的,梨花想了想,“阿奶你要是受不了,明天我带你去客栈住。”

“那得多贵?”

“没关系,大伯给的钱没花完呢。”

听听,这话多豪横,角落待着的元氏差点把眼珠子瞪出来了,赵广昌给她娘家一笔钱,老太太又吵又闹,给梨花倒是心安理得。

她哄睡好儿女,悄悄溜出门去。

赵家人住在屋里,其他人则睡在院里的,元氏很快就找到了她娘,眼眶一红,“娘。”

“你怎么出来了?小心你婆婆看到不高兴,回去吧。”

“都是女儿没用。”

“不怪你,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我们不求别的,能活着比什么都好。”元氏娘不是拎不清的

人,相反,她心里门清,老太太不喜欢元家已经好多年了,以前都没撕破脸,现在更不能,她握住闺女的手,“你婆婆人挺好的,她说什么你听着,别往心里去。”

元氏点头,“你的脚怎么样?”

她走过路,知道小腿酸痛肿胀的难受,她娘年纪大了,怕是更加吃不消。

“娘坚持得住,你别管娘,回去看你婆婆哪儿需要人照顾,三娘还小,老让她服侍你婆婆像什么样子?”

“老太太就乐意三娘跟着。”

以前就是这样,老太太走哪儿都带三娘,不会带文茵,二房的人也很少带,三娘不在家,老太太就不怎么出门,元氏已经习惯了,“娘,想不想吃点东西,我让大郎出去买点吃食回来。”

元氏娘大惊,“咱不是有吃食吗?还买什么?”

被老太太知道了,恐怕就容不下她们了,元氏娘再不敢让女婿做那些事了,“女婿忙,你多妻子的要多体谅他,别动不动就使唤他跑腿,咱家有粮,不缺那一口。”

如老太太说的那样,她家的粮不是用婆婆死后的钱买的,而是赵广昌买的。

在奎星县城门口他们就碰到赵广昌了,赵广昌跟李家搭上了话,说了许多好话买了些粮食给他们,之所以让他们不跟着进城要装在路上偶遇,就是怕赵家人多想。

说实话,有这般为自己谋划的女婿,元氏娘挺满足了,劝女儿,“女婿是个好人,你跟他好好过日子,家里的事儿有你父兄他们,你就别担心了。”

知道女儿在婆婆面前受了苦,但谁家儿媳妇不是这样熬过来的?

她摸摸女儿的手背,“莫怕,只要我们活着,总有出头的一天。”

这话元氏嫁人时她也说过,赵广昌长她许多岁,等赵广昌不在了,一切都是元氏的,元氏一直这么坚信的,哪晓得屋里遭了贼,值钱的东西全没了。

想到她娘不知道这些,元氏没有再说,陪她娘说了会话就回屋去了,老太太看在眼里,跟梨花哼哼,“还真是孝顺。”

“阿奶身边不差孝顺的人,你要无聊了,我让大堂兄过来陪你说话,我跟堂伯他们还有事商量,待会再来陪你。”

孙女的事儿都是大事,老太太不再拉着她,“我也睡了,你忙你的吧。”

梨花让赵大壮数二十个人出来,明天随赵广昌一起去益州的村子找手实。

被点到名的赵广昌眼睛差点跳出眼眶,“我没去过益州,去哪儿找手实?”

而且他们有自己的手实,找那玩意干啥?

梨花跟赵广从说得明白,那是赵广从心眼不多,赵广昌私心太重,梨花不可能实话实说,“你不去也行,那就教大家伙说官话,官话总会吧。”

“......”

赵广昌算是看明白了,梨花左右不会让他空闲就是了,什么教官话,无非找个理由使唤他罢了。

他当即要反对,赵广从的声音插进来,“教官话不是我来教吗?”

赵广昌皱眉,就五百两的事儿,他翻来覆去想了许久也想不到谁透露的,直到刚刚赵广从回来,隐约记得赵广从委婉地问过他想不想贩卖私盐,他义正言辞的骂了一顿。

准是赵广从生气了,偷偷盯着他,然后察觉到他卖私盐攒钱一事。

要不然怎么可能不多不少是五百两?

看赵广从想教官话,他立刻揽过活,“我教官话吧。”

梨花拍板,“成,那二伯你带人去益州捡手实。”

“......”回来的路上不是这么说的啊?赵广从心里不爽,梨花当没看到,让他们无论是何情况,五日后必回,不用进城,在城外等着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