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赵泗的身世,当年旧事。

“其实对民间的管控放松以后,行商之事也可以适当放松一些。”赵泗在始皇帝旁边轻声开口。

“你对商贾如何看待?”始皇帝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了赵泗一个问题。

“囤货居奇,买低卖高,追奸逐利也……”赵泗依旧是这个时代的标准回答。

但其实客观来说并非商人如此,而是人性如此。

“于国无利,不应该严加管控么?”始皇帝笑了一下。

始皇帝之所以禁商一方面不乏有吕不韦的影响,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大秦国情在此。

秦以耕战为重,吕不韦主政时期多施商事,于秦国可谓本末倒置,始皇帝归根结底也不过是拨乱反正罢了。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就开始对商业之事严加把控,始皇帝只不过是遵循旧制。

“凡事都有两面,商人逐利,倘若不加以限制就会滋生大量问题,但是倘若没有商业,货物不能交流,技术不能传播,民间物产单一之处不能自产自足,一切全部依靠官府调控,凭增人力不说,还会浪费很多资源。”赵泗开口说道。

“你打算如何放松?”始皇帝开口问道。

“打击囤货居奇者,打击垄断者,严格限制大商业主,放松对小商业主的管控,对于特殊物资价格,由官府参与调控平衡价格,譬如说粮食,常有谷贱伤农之说。

小民辛辛苦苦一年,得幸风调雨顺,天下丰盈,可是因此粮价贱收。

亦或者一地丰盈,因此收粮倍贱,而一地因为有灾祸的原因粮价倍盛,这就是不合理的事情。”赵泗开口解释到。

谷贱伤农是不折不扣的事实。

按照粮食价格来评价一个朝代是不是太平盛世其实多有武断。

粮食价格不能说明什么,真正的盛世应该做到的是粮价稳定。

既不会因为丰收而谷贱伤农,也不会因为灾害而导致粮价飞涨。

今年丰盈粮一斗五文,明年灾害突来粮一斗几百钱,苦的是谁自然不必多说。

小生产者全靠这点粮食卖出来的钱来对抗风险了……

所以赵泗特别强调了打击大商业主,扶持小商业主,官府参与市场物价平衡。

始皇帝略显诧异的看了一眼赵泗微微颔首点了点头:“不错的想法,待来年再议。”

实际上关于商业,进言放开管控的人也不在少数,但是赵泗还是第一个提出官府参与市场调控的。

“倒也不急,商业之事繁杂,不能完全放开管控,还得制定相应的律法加以限制。”赵泗点了点头。

今年肯定是没空了,今年的重心是打击大秦境内的反动势力,等到反动势力完全平定,天下真正意义上的太平以后,才能够抽出来手做更多的事情。

和始皇帝一路闲聊,出了市集井肆以后,始皇帝的心情明显好了许多。

直至将始皇帝送回宫以后,二者才分道扬镳。

宫殿之内,始皇帝好整以暇的跪坐下来,刚刚准备开始处理堆积下来的政务,中车府令黔于门外躬身行礼。

“陛下,上卿顿若求见。”

始皇帝放下毛笔,点了点头示意带顿若进来。

不消片刻,始皇帝的头号走狗黑冰台的实际领导人顿若入内参见。

“参见陛下。”

始皇帝摆了摆手示意顿若起身尔后开口:“何事入宫?”

“探查到了一些事情,需请陛下过目。”顿若躬身奉上折子。

始皇帝招手,中车府令黔从顿若手中接过折子交于始皇帝手上。

始皇帝打开折子,眉眼之间的神色略显沉凝了起来。

“什么时候发生的事情?”始皇帝开口问道。

“最早可以追溯到的时间是几个月之前。”顿若开口说道。

“除此之外,扶苏还有其他动作么?”始皇帝开口问道。

“除宴饮宾客臣子之外并无他事。”顿若开口回答。

“朕知道了。”始皇帝点了点头并未表达出明显的态度,只是示意顿若可以退下了。

待顿若退下以后,始皇帝的眉目露出几分沉凝,眼中带着几分思索之色。

顿若来汇报的事情确实不是什么大事,主要是事情稍微有些敏感。

他的儿子,大秦的长公子,在调查赵泗的身世。

除此之外,一切表现正常,并没有其他的事情。

至于赵泗的身世,始皇帝自然也调查过。

出海的童男之一,被季常捡到的孩子,身上有一枚刻着赵字的木牌。

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线索了。

这毕竟是古代,没有头绪,没有更多线索,没有当事人,也挖不出来什么了。

因此始皇帝善待季家爷孙,甚至特意提拔了赵泗名义上的弟弟。

而这也并不是什么隐秘的事情,虽然没有大操大办,但是朝堂之上还是有很多人都知道赵泗是有一个兄弟和大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