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医院 顺手而为(第2/4页)

而且现在的诊治手段,要么给点药,严重了最多扎几针,基本不会给人挂水,比较节省时间。

不然的话,现在酒厂加上周边得有数万人,就一个小诊所一个医生加一个兼职的,能把人忙死。

……

经过事实证明,药酒的效果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因为酒的效果已经很好,加的那些药材,根本达不到一加一等于二的效果,最多算是一加一等于一点一二。

好在药材是可以针对性地治疗病症,算是锦上添花。

燕长青试验到这地步,已经对酒的效果有了清晰认识,反正早打好了主意,以后只送药酒不送酒了,不然效果太明显,和人的认识差距太大,容易闹出麻烦来。

毕竟普通的酒,都知道是没啥好处的。

……

初中的开学依然没多久,就到了秋忙假。

其实都已经没必要放假的,因为现在农忙都变了味,本地‘懒人’越来越多,现在农田里收割的人都是外来人,熊孩子们放假什么事儿都没有,纯粹的玩。

早些年需要上交的红薯杆现在已经不收了,前年各个学校的垃圾堆成了小山,原本收上来的红薯杆被通知不要了,当时都只能扔掉。

现在没了秋忙假任务,燕长青只能给他们找点活儿干,让他们来帮自己酿酒好了。

反正这里面会有一批人,以后要么回家跟老爸做生意,要么来酒厂帮自己。

就算燕长青照顾他们不让他们干重活,至少他们需要知道酒厂的生产流程,虽然现在他们其实就挺熟悉的,已经算是合格的小工人了。

……

杨乡长带着人来到酒厂,在万厂长带领下,找到燕长青的时候,就看见燕长青正指挥一群半大小子们在干活。

他在旁边等了一会儿,直到燕长青看见他走过来,才讪笑着说道:“燕总,有点事儿。”

“啥事儿?”燕长青奇怪的很。“用得着这么客气吗?”

杨乡长不好意思地笑笑,指了指远处等着的几个人:“西边一个县里的人,一把手都来了,不是搞那些虚头巴脑参观学习的,人家就想来看看,这是真的想取经的。”

燕长青笑了笑:“怎么了?找致富路子?市场那边没适合他们的路子吗?”

“估计是不太适合吧!有能耐的人都跑出来做生意了,剩下的大多数是没啥能耐的,咱们这现在打零工也用不了那么多人,他们是想来请教一下你,给他们指一下路子。”杨乡长解释道。

燕长青笑了笑:“人家好歹一县父母官,你一个乡长让人家等着,合适吗?你先带他们去会议室坐吧,我等下就过去。”

这种事儿也常见,燕长青也算见怪不怪了。

去年春晚的冯牛两位的小品名字就叫《点子公司》,现在还真有人在这么做,而且知名度还挺高,被人吹捧的很厉害。

正面效果就是,很多人发现,自己没点子的时候,完全可以去请教其他人。

毕竟三个诸葛亮,不如一个臭皮匠会修鞋,三个臭皮匠,能顶个诸葛亮。

……

燕长青让二娃他们自己玩去,然后就来到了会议室。

简单介绍过后,来人就说明了来意,就是想请教的,而且带了很多土特产。

西阳市西边的几个县都靠着山,交通不好,资源上,说不好他们毕竟靠着山,早些年大燕庄这边闹饥荒的时候,很多人都去过他们那边乞讨。

但是说好,也没啥特别独特的东西。

所以他们来带的就是些蘑菇木耳之类的干菜,还有些不好意思。

想办事的人和不想办事的人,那是有区别的,看送礼就知道。

有些贫困地区的人来了,那豪爽劲儿,你都看不出来是贫困地方出来的,崭新的衣服打个补丁就表示穷了,简直糊弄傻子似的,厂里的工人们看了以后都当笑话说。

真正想办事的,又舍不得花钱,不出手的时候看不出来,因为身上穿的崭新崭新的,别说补丁了,皱褶都没有。

可一出手就看出来了,抠门的很,说是土特产是真土,绝对都是山里弄来的。

酒厂这边常年收购山货,特别是小徐总还说过这事儿,燕长青没事也研究过,那些山货都绝对是不花钱的。

他看着就笑了起来:“你们那边这些东西质量挺好啊?这个香菇就挺好……”

“对对对。”来人带头的那个一把手姓钱,虽然姓钱其实没办法让人挣到钱,听到这话赶紧介绍道。“我们那里有种植的,这个叫花菇,有数百年种植历史了。”

“那就搞这个啊!”燕长青说道。“你们从市场那边看过,应该是手里没多少钱大力搞其他的吧?那就发展这个,然后你们在市场那边看看,找销路,市场那边没人愿意做,你们可以自己出去跟着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