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玄武 合作 学校(第2/4页)

“你看看这木耳,厚的这么厚,薄的这么薄,你得提点一下,让人试试自己搞种植。我看你们这边村里还有不少闲人啊,搞点种植不行吗?”

燕长青无奈的很:“你知道桃树乡市场吗?你爸不是准备和人去搞点前苏的生意吗?你可以帮他在这边市场看看货源,咱们这里的货源还是挺充足的,西到青省川省,南到深城广城的货……”

“那些村里的闲人,都是在家看孩子的,她们家里都是做生意的,这些娘们儿一不会干,二不想干。除非往东边,那边山里的条件差点,要是能让他们干才行。”

像是燕长青老妈八卦队的那批人,那些天天闲着带孩子的老娘们,不算她们男人在外边跑生意的流动资金,单是家里的存折上都是七位数往上,你让她们去种木耳,她们才懒得干呢!

还不如劝她们多生个娃来的现实呢,反正都不差那点罚款。

徐一博顿时吧唧了一下嘴:“你们这里都这么有钱吗?”

他是惊讶这些人的现金充足,要知道很多公司折腾来折腾去的,一年也才几个钱?

燕长青懒得说他:“你家搞生意的,你不知道自家用几年功夫折腾到现在这么多钱的?”

这年头贸易生意真的挺能赚,只要找准了路子,干下去根本不愁利润,随便折腾点都是钱。

人们的观念又没改变过来,只挣不花,最多给家里盖栋楼,存款多点不是挺正常吗?

小徐总看了看远处的村子,还是有点不大信的样子——其实是信的,只是看着总觉得有点违和的感觉。

就这么几个小村庄,里面有很多百万甚至千万富翁吗?

真的看不出来啊,那些在大城市里,有个小工厂,一年挣个几十万的老板们,都开着好车拿着大哥大,生怕不知道自己有钱似的。

可这里呢?

燕长青呵呵笑着说道:“就昨天来帮忙看骆驼的四伯,他现在有一百多辆大卡车了。”

四伯以前可是赶马车的,那也算是搞运输的。

从马车换成汽车,他的观念就是运输,有钱就买车,自己没生意的时候,谁家有生意缺车他就和谁合作,反正找个司机没几个钱,给他挣个辛苦钱就干。

别家挣点钱如果生意能周转开就存着,他就买车,一来二去的,车不多才怪。

燕长青的酒厂起来后,他的车就没闲着的,才一百多辆是后来大家都不在乎买车那点钱了,不然他还要买。

徐一博当时就顾不得礼貌了,来了句:“卧槽!”

那个穿着破汗衫,顶着草帽来帮忙喂骆驼的乡下老头,居然这么有钱?

太生艹了!

……

燕长青给他解释:“你也是做生意的,有啥可卧槽的?这东西都是开了头,接下来就是滚雪球了。路子趟熟了,车队一出发,人多势众路上没人敢惹,运红薯都能赚大钱的。”

万事开头难,现在市场上的人都过了那个阶段了,有人有钱的情况下,生意真的好做。

现阶段很多地方不是没东西,是运不出来,车队开过去,当地人和过年似的,把家里存货往车上送。

有些地区很偏僻,你给他钱他也用不出去,直接给东西换他们最乐意。

青省的老板为什么一定想要和市场搞合作,因为这里面利润超乎一般人想象——拿方便面饮料时装电子产品换土特产,大家都觉得自己是赢家,都觉得自己大赚特赚。

小徐总觉得自己在这得低调点,因为不知道哪个老头哪个大妈家里就是百万元户。

干起活儿更有劲儿了,抱着电动棒对着水泥一阵突突,满身水泥点也不介意,他还学了点新技术:水泥地原来要拍一拍,把水泥浆拍出来,上面的水泥地看起来才平整光滑。

转眼就到了他不得不走的时候,不过他这一趟来的收获很多,还在市场看了一圈,而后记录了一小本的信息,准备带回去给老爸那些人看看。

这边市场的货源充足,如果去前苏做生意,有些商品从这里一次性大批量采购还是比较划算的,多出的那点运费也不算什么。

大不了上飞机运输。

不过西阳市虽然前年建成了新机场,但是运输能力还是不够,如果真有大笔物资运输,那就需要去谈了。

反正不关燕长青的事儿,他也算是牵线成功,剩下的是陈有亮陈总的业务,不论是包机还是租机,就看他怎么和航空公司谈了。

实在不行自己买几架飞机也可以,正好前苏那边有货,据说他们现在什么都卖,之前就卖过飞机,现在应该还卖吧?

临走前小徐总耗费了一天一夜的功夫,在燕长青的指挥下,把玄武的一只爪子给做出来了。

主要是他别的帮不上忙,但是他觉得玄武爪子上得有鳞片,这个鳞片他可以画,必须让他来,不留下点能看得见的东西,他觉得自己的参与感太弱了——明明自己每天都挺辛苦干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