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一曲肝肠断(第2/3页)

绕树三匝,无枝可依的老鸦,在风中瑟瑟发抖着,偶尔发出凄厉的叫声。

风儿就这么带走了那一丝凄厉,吹过了那道缓缓流淌,河水都因为河底的白骨,泛着冷光的小河,继续吹向了远方,仿佛是在寻找着什么。

是要让那白骨的思念,送回到某个小山脚下,破败荒凉的小村庄吗?

又或者是某处小城中,白天里翘首以待对镜自哀,晚上梦中亦落泪的小妇人的枕边,告诉她,思念的那个人儿,再也不会回来了吗?

……

陈廷柱忽然挺不住了。

他的脑子这一刻有些呆滞,甚至都来不及去想为什么这个少年,会选择这么一首曲子,就已经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之中。

他想到了那些年里,自己曾经魂绕梦牵的小村庄,那里有自己的童年,可自己如今人到中年,再也顾不上去多想那里,只知道每日里为了生活,为了所谓的幸福,勾心斗角,半生蹉跎。

二胡那咿咿呀呀的声音,依然如同无处不在的风儿一般,在他耳边回响。

他似乎又想到了许多。

他想到了,曾经他也是这么一个少年,对着未来充满了希望。有一天,他曾经在院里,在两双慈爱的眼睛的注视下,种下了一棵小枣树。

当时他还很开心的说,等以后枣树长大了,他就让所有人吃上自己种出来的枣子。

现在枣树已经长大了!

只是那两双慈爱的眼睛,就在枣树一天天的长大中,从清澈变成了浑浊,唯一不变的,只有里面蕴藏的关切和爱意。

再后来,枣树越长越大,越来越高,逐渐长成了挺拔的大树。

每年到了春天,它就长出了无数的绿叶,然后开出一树小花,再结出满树的青枣。

当风儿吹过,枣子红了。

可是他想再见到那两双慈祥的目光,却只能在午夜梦回。

如今又是到了收获的季节,曾经的这个时候,他喜欢看着人们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小院里,在枣树下,打磨着镰刀。

有个熟悉的身影,总是习惯性地在磨好镰刀之后,用大拇指轻轻地在刀刃上面摸一下,然后吹一下,而后就会露出幸福的笑容。

而另一个身影,就眼角含笑地递上草帽,然后再去准备上一大壶凉茶和毛巾。

可是如今,能让想起的,只有一望无际的金黄色的麦田里,两个相依相偎的小土包,一如当年他们相伴着,拉着板车,带着镰刀,走向小村外的麦田。

……

陈廷柱揉了一下眼睛,觉得眼睛很是酸涩。

人到中年,他已经觉得自己看惯了一切,可是当回忆里的画面一闪而过,他就仿佛心脏被子弹重重的击中了一样。

不知不觉的,他觉得胸口像被嵌进了一颗石头,压抑的他想哭出声来。

他忽然听到了二胡声之外,似乎还有一阵低低的啜泣声传来。

但是他却根本不想抬头去看到底是谁在啜泣,只是沉浸在自己的回忆里,根本不愿意醒来。

高高低低的二胡声,就仿佛是在倾诉着什么,可是仔细听去,又仿佛听到的根本不是二胡,而是从某个历史的角落里响起的某个音符。

有人在寒夜里想起了无定河边骨;有人在秋风之中,喟然长叹:归来倚杖自叹息。

有人在告诫子孙:家祭无忘告乃翁;有人站在庭院之中,看着那棵枇杷树倾诉:庭有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

有人在村口张望,却再也看不到熟悉的身影,只能低声轻吟: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又有琵琶声传来,有人轻声歌唱: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陈廷柱又忘了自己的小乡村,忘了那蹉跎的半生。

他忘了自己身在何处,他只是觉得茫然,脸上似乎有些湿润,他抹了一下,感觉到手心里也有了一丝凉意。

他知道自己刚才想起了那个小山村,所以自己落泪了。

但是现在,他不再落泪了,可总觉得自己身体内的骨头深处,悄无声息地,逐渐蔓延出了一丝丝的凉意,让他安坐不能。

这一丝丝的凉意,仿佛带着历史的厚重,把那无数悲欢离合,最终揉成了尘埃点点,然后揉进了骨子里,揉进了血肉里,揉进了血脉深处……

……

许久之后,陈廷柱觉得似乎自己忽然活了过来。

他仿佛是溺水的人,又呼吸到了久违的清新的空气,感受到了自己身体内跳动的心脏,流动的血液。

看向台上,上面空空如也,连报幕员都不知道跑到了哪里,好像忘了还有节目需要他报幕。

那个少年呢?

陈廷柱想左右看看,还没来得及动作,他的耳朵似乎也突然开始能听到声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