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在路上(第2/2页)

实际上这还是因为去年,青林由县改成了地级市,桐树县这边才加开了一班车,不然只有上午才有车。

也别以为有两班车就一定发,只是名义上的,坐车人太少也会变成一班车,甚至不发车。

陈有亮也没招儿:“要不咱们去国道上看看,能不能拦到过路车,就算货车也行,今天咱们最好能到青林,不然赶不上明天青林去江城的车。”

他的担心是有道理的,这年头跑得远一点的客车一般都是早上发车,青林市名字叫市,但实际上还是县,还是在本省地图边缘地带,去省城的车就算有,很大可能也是只有一班车。

如果他们明天才坐上去青林市的车,按现在的龟速客车情况,根本赶不上当天去江城的车。

只不过燕长青看看姑父那独特的气质,暗自摇头:“估计不大行,现在路上货车怎么敢拉不认识的人,除非有熟人介绍。”

陈有亮本来只是随口说说,他也没觉得过路的车好拦,想了想带着燕长青朝外走:“那去我弟家,看看他认识不认识什么人。”

陈有亮的弟弟叫陈有明,本来接他老爸的工作是在镇上棉花厂上班,不过这人有文化会办事,上班没多久就调来了县城棉花厂,而且还混成了坐办公室的。

听说大哥要出去办事,他问了两句,见大哥不耐烦,也没多说,跑厂里打了几个电话。

还好最后一个电话打完脸上露出了笑容:“行了,有一辆青林来送货的大卡车,回去带的东西不多,后面能挤俩人问题不大。”

……

真的是挤两个人。

车上拉的是编织袋和医药以及食品,还有几袋子不知道什么的东西,也不知道怎么零零散散凑了这一车货物。

因为拉的货物有些零散,所以后面装货时特意留了一个位置,是预备给押车的人坐的。

如今的大货车上路,除了司机还有押车的,通常两到三个人,基本不大可能只有一个司机开上车就跑的情况。

头铁的情况肯定也有,但是社会教育人,通常比较深刻,一去不回的车和人,在这年头并不稀奇。

多了两个人,车上的位置就变得拥挤起来。

大卡车是燕长青拉发电机的那种,五吨车,驾驶室就驾驶位和副驾驶位,不像以后的大卡车,驾驶室里面有位置还能睡觉。

燕长青和一个押车人挤在副驾驶位上,陈有亮和另一个押车人挤在后面。

这点可以理解,因为就算通过人介绍坐车的,毕竟不认识,拉货的人还是外地来的,不可能放心让他们俩人都坐后边。

假装坐车,实际上是来往下扔货物的,这年头不算少见。

条件有点艰苦,不过可以克服。

能找到车已经很幸运,反正坐什么车都要给人家车费。

燕长青只是挤一点,陈有亮就比较辛苦。

押车是要看着防止人扒车的,不会让人躲里面,都是在车斗最后边坐着。

最后边也是最颠的地方,加上车跑起来风呼呼的,滋味可想而知。

虽然才七十多公里的的车程,但这会儿时间有点晚,车比较赶时间,所以颠簸是难免的。

好处也是司机比较赶时间,一路上都不停。

其实停不停的也不重要,有一段路实在太差,车后面有货也有人,根本不敢开快。

大车走着,像是七尺壮汉在羞答答地扭秧歌,配上锣鼓都能去十五的集市上表演。

燕长青一路都听着司机和押车的聊天,那俩人也和他聊过几句,不过他只说是和姑父是探亲的,也没多说。

天黑的有点早,然后司机明显有些担心,直到又走了一会儿,燕长青明显感觉驾驶室那俩人都放松了许多。

司机的话解开了他的疑惑:“进青林地界了,这边路比较熟,不用那么快了。”

实际上压根没减速,反正加速减速的,速度都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