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正月十五(第2/3页)

染的还不均匀,看起来挺寒酸的。

但是架不住人们高兴,以至于杨树庄的几个年轻人,不顾村上老人的反对,直接在路上就把狮子顶了起来——狮子到镇上表演,是讨要东西的,现在就顶上去,到时候人累了表演不卖力可不行。

其他人是不会考虑这些的,总之场面一下更热闹起来,兴高采烈的人们跟着两头狮子,一路上居然有了熙熙攘攘的感觉。

小孩子们看到狮子顶起来,胆子小的只敢远远看着,胆子大的干脆跟在后面跑,有些甚至想摸一摸,不过被大人阻止了。

当然有狮子,就得有锣鼓。

二娃几个熊孩子早都不坐马车了,跳下去就跟着跑,围着狮子不过瘾,上去拍一下鼓都能高兴半天。

挺欢乐的。

……

刚过了镇子东大桥,瞬间锣鼓响了起来。

人们轰然发出一声叫好,随即热热闹闹簇拥着狮子,朝着镇子中走去。

这是难得的热闹场面,都是出来跑着玩的,不像年前,那热闹是匆忙的,要操心备年货。

很多小商店的门的都开了,舞狮的人就在路中间慢慢走着蹦着敲着锣鼓。

这时候鞭炮声响起,舞狮队领头的人朝那边看一眼,看见店家在门口朝这边招手,立刻一挥手带着舞狮队跑了过去。

两头狮子摇头摆尾,前面还有个拿着竹子编的缠了红布的‘绣球’,不停地带着狮子上窜下蹦。

这是规矩,舞狮的也不是乱跑的,放鞭炮是信号,表示欢迎你来,来表演老板会给些东西,比如成包的果子或者白糖,甚至大方的再添点钱。

舞狮的根据给东西多少,决定表演的时间长短。

一切都特别和谐,不想出东西出钱的商店,就不放鞭炮,舞狮队的人也不会过来让店主人为难纠结。

给东西多少也无所谓,喜庆嘛!

当然也不排除这年头就那么几家店,舞狮队也没得选。

……

再走几步,就能看到街道一个路口那的空地上,一群人舞弄刀尖剑棍九节鞭。

燕长青和二娃这群孩子对这个还是更感兴趣点,别的孩子看热闹,燕长青可以偷师。

像后来著名功夫演员吴景曾经在舞台上表演过的九节鞭,就是躺地上,让九节鞭从身体下边一圈又一圈的扫过,在这里就可以看到。

但是他们表演卖艺,可比拉二胡辛苦的多。

现在的季节可以说是最不适合光膀子的季节,这群人一个个最多穿个无袖汗衫,轮流上来表演。

喝彩的多,给钱的真不多。

就像燕长青说的,累死累活的,最后挣了三核桃两枣。

毕竟他们不能像舞狮队,跑人家门口表演。

二娃铁蛋一帮熊孩子还纷纷表示燕长青也能行,被燕长青暴力镇压了——砸场子的事儿可不能干,小孩儿要是上去表演肯定更吸引目光,但是那不道德。

看了一会儿,燕长青掏出一块钱扔过去,表示感谢。

这已经是地上最大的一张面额纸币了,弄的武术队那个领头的一直朝燕长青身后看——他们要看看是不是小孩子胡乱扔的,万一大人不高兴想要回去,那他们就得还回去。

不过燕长青已经看完所有人表演一遍,转身走人了。

……

因为一转身,就看到了迎面而来的旱船队。

就是纸扎的一条花船,里面站着人搬着跑,旱船的前面,是一队的大头娃娃。

前面还要有个老汉男扮女装,黑布包头脸上点痣故意扮丑,打扮成古代媒婆的样子——燕长青忽然发觉,怪不得曾经的那些日子里,经常不小心刷到男扮女装的视频,原来女装这种事,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啊!

很快燕长青又有新发现,感情顶着大头娃娃面具的人里边,也有虽然穿女装但是一看就是男人的,反正盯着面具也没人看出来……才怪!

想想也对,这年头大姑娘小媳妇没那么开放,这活儿还累人,所以队伍里要么是年龄大些的女性,要么直接上男人。

最后面当然也少不了锣鼓,敲敲打打就图个热闹。

……

等看完旱船,接着走来的就是“背桩”队的表演。

背桩表演下边是一个有足够力气的人,身上绑着个杆子,杆子上半截会根据情况弄不同架子,然后架子上再绑个人。

确实是绑上的,不过不是紧紧绑死的那种,而是像安全绳之类的。

在上面那些穿着打扮成戏曲人物的,都是小孩儿,他们在上面翻跟头表演啥的,不保证安全可不行,掉下来可没钱买药。

因为这年头条件不好,没有什么好材料,所以那些架子为了保证结实耐用,都是铁家伙。

加上小孩儿的重量,这些走在下面的并不吸引人目光的背桩者,每个人背的最少六七十斤甚至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