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燕、吕娥姁,好久不见!(第3/4页)

燕不由笑开来,听话地拿了一个橘子剥开:“此次臣出使西域,带回了之前仙使所言的一些西域新物种。

比如,既可作牧草,人亦能食用的苜蓿;生食、凉拌或烧菜皆可的黄瓜;内里果实多子似红宝石的安石榴;颜色橙红的胡萝卜等。”

周邈听得睁圆了眼!

“造福大秦黔首的舌头和胃,是大功一件啊!尤其是牧草苜蓿,对大秦东西两大牧区的畜牧业意义重大!”

东,指东胡几部内附后的辽东渔阳几郡北部草原。西,自然是指月氏和乌孙故地,先河西郡和西域东郡一带。

燕含笑又道:“臣还记录了沿途的自然、人文和风俗,并请见了多国国王,带回该国写给陛下的友善国书。”

周邈激动得一拍桌子,“所以你还作出了沿途地形地势、国家势力分布图!并让大秦与

多国建交!”

其他钩心斗角的言外之意,他不一定立马听得出来,但这种官腔说辞,在每天的新闻联播一类官方新闻的熏陶下,他立马就听出来了!

这不得又是大功一件!

燕颔首默认,却是向周邈道谢:“能与多国建交,得建功劳,其实最该谢谢仙使当初给臣傍身之用的琉璃宝珠。”

“臣等沿途虽遇过几次劫道的盗匪,钱财却一直不曾丢失,也就不必用琉璃宝珠去换钱财来用。”

“但能够成功请见多国国王,琉璃宝珠居功甚伟。”

“西域小国物宝匮乏,献宝这块敲门砖,真是屡有奇效。”

一旦敲开面见该国国王的大门,再献上一颗琉璃宝珠,展现出大秦的强盛,友好建交也是顺理成章了。

“这我真是没想到!”周邈诧异道。

一颗玻璃弹珠,就换得一国建交?划算!太划算了!

燕再继续道:“仙使念念不忘的西域丝绸之路,在沿途诸国皆与大秦友好建交后,也将逐渐开通。”

“此次跟臣一道前来咸阳的,就已经有来自沿途十几国的数十支官私商队。现在正为咸阳的繁华而沉醉,除了已然倾倒、选择定居咸阳再不行商的几支商队外,其余商队明年将会带着大秦的货物返回。”

“而大秦也自会有商贾见利而动,组成商队前往西域。”

“如此一来,你来我往,商路自通。”

“牛!”周邈向已经是航远侯的燕竖起大拇指,“这样的大功,你不封侯谁封侯!”

之后燕又有依着周邈的追问,简单说了这一路见闻。

燕的西域见闻说完,周邈的好奇心终于得到一定满足。

转头又问吕娥姁:“娥姁,你呢?这两年我几乎都在南方督工,消息面狭窄得很!”

吕娥姁啜饮一口奶茶,润润口,也说起她的工作成就:“蒙仙使挂念,臣这两年间,先是在西域东郡建起了毛纺织工坊,并投入使用,自此棉毛纺织彻底分工。”

“一年之后,棉线出产超五千石,西域东郡出产的约半数棉花都被纺成线,并织成了棉布。另外半数棉花,则销往了中原,填充了黔首的棉袄、棉被。”

“粗细毛线

出产超两千石,细线被织成羊绒衫、羊绒裤,用作中衣或外衣,轻薄保暖。粗线则直接出货,由买家买回去后自行钩织成品。”

周邈默默地在心里完成等量换算,然后竖起大拇指:“棒!”

吕娥姁并不居功自傲,“能有此产量,全靠棉花种植、羊群蓄养得够多,以及纺织神器得力。”

而这些,最初全都是仙使之功。

“娥姁你谦虚了。”就算原材料供应充足,机器好用,难道就能凭空生产出来那么些棉毛纺织品?

还不是靠吕娥姁御下管理和安排生产得当。

吕娥姁继续道:“今年又蒙陛下信任,让臣兼理西域东郡的同时,又往辽东渔阳郡一带的北部,建了一座毛纺织工坊,并已开工纺织。”

“东边也有纺织工坊了?这我还真不知道!”

不过既然大秦主要有东西两个牧区,那东边也建一个毛纺织工坊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如此一来,就真正完成了以经济战制衡北方及东西诸夷的布局!

从游牧部落收羊毛,纺成线后再同盐、茶、瓷器一道卖回去,一旦这个循环形成并稳固下来,诸夷便会在经济上受制于大秦!

“那娥姁你有此苦劳和功劳,陛下奖励你什么了?”

陛下没有奖赏?那必然不可能!在行功论赏这事儿上,始皇陛下从不吝啬!

吕娥姁笑得灿烂:“陛下信重,臣半月前才晋升少府令。”

少府令?

历史上的章邯曾任过的那个少府令,为始皇陛下掌管私财、服侍供应皇室的少府令!

从少府数十工室之一的织室之首,升为少府之首,官升三级这都不止了吧!

但吕姐姐劳苦功高,她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