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陈平、吕娥姁、燕,好久不见(第2/5页)

赵亥当即明白:他是陛下亲信,河西郡的治安兵力,得归他管辖!

进一步明悟:他、楚显和陈平,需得呈三足鼎立之势!

“臣先前懈怠,明日起,必定尽快在各县募集勇武黔首,加以训练,编伍巡逻!”

如仙使所言,先把县尉班子组建起来,届时不管是陛下派任,还是举荐他的亲信,郡中都要在他赵亥——或者说咸阳的掌控之下!

孺子可教也。

周邈见赵亥明白过来,也颇有欣慰之感。

虽然他和陈平私交深厚,但赵亥是始皇陛下的心腹,那该点拨的,还是要点拨。

陈平想得通透,毫无异议,也不欲抢功,反而难得友善道:“郡尉若有需要某协助之处,尽管直言。”

仙使心中,始皇帝最重。他与仙使私交已久,可一旦他的私心妨害到始皇帝意图,于大秦大局不利,那么私交分崩离析,不过就在刹那间。

楚显左看看,右看看。

心中也有所想法:赵亥和陈平眼见权力大涨,那他作为监御史,也得奋起才行啊……

此时,楚显才猛然发现:仙使交予他的‘基层普法任务’,岂不正是为他来日监察郡中,打下地基!

“臣亦将深入黔首,探知民生疾苦,全心为黔首消疑解难!”

前来教化月氏牧民的淳于越所率百家诸生,倒是正方便他多多接触。

“?……”周邈疑惑无语,为何楚显也表态了?

但直觉不是件坏事。

“楚御史肯深入体察基层,正是为官之道。”

既然直觉不是坏事,那先鼓励了再说。

接风洗尘宴开始前

的正事,就谈到这里,之后皆是闲谈了。

吃过饭,歇宿一晚。

……

第二日,周邈出发西域东郡,前往郡治所在哈密县。

目前西域东郡正式建制的县,仅有哈密一县。

其余广袤地区,还是草原牧场。

“……只论棉花种植,工坊建在哈密,占据地利优势。然而从匈奴等部收购羊毛,此地就远了些。”

驻西域东郡织室织令吕娥姁,在见到周邈寒暄过一阵,不着痕迹地,就说起纺织工坊的选址利弊。

“棉麻纺织工坊,棉花与羊毛都是原料,只是靠近棉花产地,不能算是上佳选址。”

周邈就算不涉政事,但住在咸阳宫中,接触的都是大秦高层,且不说高屋建瓴,总归消息更加灵通。

“棉花的推广种植,毋庸置疑很重要,这关乎大秦士伍、黔首,冬日御寒大事。”

“但从匈奴等部收购羊毛,纺织成毛线,钩织成毛线衣裤,或织成羊毛衣裳、毡毯等,这事也同等重要。”

吕娥姁闻言便懂了:羊毛纺织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从匈奴等部购进羊毛。

不可图省事,仅从本郡和河西郡收购羊毛。

因为若只论士伍和黔首的冬日御寒,全力促使棉花丰产也可以。为何又要大力纺织毛线?

回想起已经到西域东郡的咸阳商队,运来雪□□盐、精美瓷器,原本可以轻松地交易给西域列国,立马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却费心费力地,也去交易给呼揭、匈奴等部,换回来羊毛。

吕娥姁从仙使的态度,参考曾经的管子言行,终于确认她的棉毛纺织工坊,不仅仅是一家工坊,还关系甚大!

尽管她来时,并不曾有人告知她,大秦朝廷的真实图谋,只吩咐她建设工坊。

吕娥姁一旦确认,胸中陡然涌起熊熊火焰!心脏鼓噪!

吕娥姁心潮起伏之间,周邈已经接着说:“不若吕织令,你在…东北部,再建一个工坊?”

回忆一下先前商议时的计划,在西域东郡的东北部,与匈奴等部交界的地方,将会建立一个关隘,以便与西部匈奴等部互市。

历史证明,闭关锁国不可取!

即便长城修建得再高大坚固,但长城是死的、人是活的,亦难保中原永世不受蛮夷侵犯。

因此即使修建长城的任务开始了,却也丝毫没改变先前的部署——以经济战制衡北边草原。

如此,就要在长城沿线,合适的几处地方设关隘,后续建成边塞重镇,也兼具贸易互市之功能。

在西域东郡的东北部,就规划有一处这样的关隘。

“到时,东北部主毛纺织工坊,西南盆地内主棉纺织工坊。二者都能占地利之便。”

即便是郡中放牧的羊群,也可在春夏之际,赶往东边剃毛。

郡守甘罗此时道:“如此,臣亦可在东北部再建一城。”

哈密城已经建成,颇有西域特色,多是泥草夯筑的圆拱土房。

已可着手建第二座城了。

如今甘罗的性情内敛稳重,不至于在邻郡陈平对比之下,乱了阵脚。一直稳扎稳打,建城建县。

但河西郡已有五县,而西域东郡仅有一县的现状,不代表他不想要改变。